大约六年前的一个夏天,合作伙伴请我司同仁去她的葡萄园摘葡萄。那天是灰蒙蒙的闷热。坐车半个多小时抵达葡萄园,每人一把粗剪刀弓身在葡萄架下如矮脚鸡般左右挪腾,不消半小时,夏黑已盛满竹篓。便无人肯再摘了,于是她带我们去吃饭,店名已遗忘,满满一桌菜均是口味清淡,细品便能吃出食材本身的滋味,因为不添加味精,饭毕整个下午都无口渴。
隔年正月,全家去游西湖,也是灰蒙蒙似要落雨的天,我穿着超薄的羽绒衫和父子二人骑两辆自行车穿白堤过小巷,冷风吹尽,到下午已有感冒迹象。于是四点多,我们到景区绿茶餐厅领号等开饭,据说晚来便不知要排队到几时了。餐厅布置和景区融为一体,有暖气音乐,时间便流淌得从容不迫了。至开席,特意点了一壶生姜红糖水,菜色精美丰富,待夜里到家再灌一杯清开灵,第二天一早,感冒已散去。后来在本地的绿茶餐厅吃了一餐,菜色全然失色无味。
大前年暑假我带孩子与我姐及孩子四人在敦煌的街上随便选了一家饭店,很大的堂内只有两桌人。我们简简单单点了四五道菜,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那盘铺着生菜叶的手抓羊肉,完全地原汁原味,只有一碟胡椒粉佐之,羊肉香滑鲜嫩,无一丝骚味,入嘴清香地道,无比解饿,而且美好地忘记了旅途的劳顿。当然,少不了一盘做主食的黄面。在此后的几年,这顿晚餐一直为孩子念叨。
前年暑假全家去香港,夜宿铜锣湾,第二天一早细雨蒙蒙,依然是灰色的闷热天气,我们三人撑伞去找伊兰拉面。大名鼎鼎的伊兰拉面在我吃来并不比家常小面更好吃,它的浓汤似乎很多街头麻辣烫店都能调出,配菜也是稀松平常的味道,橙红色的胡椒粉还算提味。结账时带走了一盒。
去年暑假全家去重庆,必定是要吃一顿火锅的。然而火锅却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流口水的记忆,我们仿佛吃了一顿辣而不是火锅。好吃街儿上的便宜甜筒却是意外的惊喜,我们三人每天不管从哪里玩儿了回来必定要绕到好吃街儿上来上三根甜筒。清爽微甜的口感,如同它平易近人的价格,深受全家的欢迎。
吃是和地点景色还有人联系在一起的,遇上欣喜的惊艳的恐怕太难。在饥肠辘辘时遇上浓汤稠菜、烈日当空时舔上一只甜筒、在大雨倾盆的武夷山脚下的塑料雨棚内嗦到一碗只撒了些许肉丁的米粉都会充满感激。有时食到十二分则无滋无味,有时偏偏要把肠胃每个空间填得满当当,心才不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