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3日11点17分,当收到赵女士的电话,听到对面哭泣的声音,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咨询师。
我已经了解过当事人的情况,接受家人安排的婚姻,从小到大都像一个牵线木偶一样的生活着,直到离异之后才下定的第一个遵从自己本心的决定,到现在为止住在自己的姑姑家,不愿意与外界沟通,不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好像世界被屏蔽了。
这个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挣扎的,我没有做到咨询师该有的状态,我承认我不合格,我又被情感再一次征服了。当我看到这个25岁的大男孩,目光空洞,没有一丝神采,我内心就像针扎一样。我就静静的坐在沙发上,自顾自的叙述自己的语言,从马斯洛需求理论、鱼缸理论、心里资本建设到自己层级的回忆。我已经基本起来我是在聊天还是在自言自语,我已经忘记自己该有的状态,脱离了自己身份的需求。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句“我饿了”在我耳边响了好久。根据咨客的描述,以至于我感觉自己是幻听。当下一句“我们出去吃饭吧”不光让我自我回归,也让当姑姑的掩面痛哭,侄子终于愿意走出家门向外看看。
按照这个大男孩的选择,我们找了路边的一个地锅摊。他依旧是沉默的,也不愿意多发出一点声音。谁也没有发出声音,就静静的看着。当这个大男孩说出了一句:“哥,能陪我喝点酒吗?”我扭头看着他姑姑期盼的眼神,我平稳的回复下没问题。那一口酒下肚,面对66°的高粱白,喉咙就跟火烧一样,可内心的挣扎告诉我,一切都是值得的。
直到这个大男孩的回应,才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他自顾自的说着,自己就像木偶一直被牵着,自己做不了决定。只要不按家里安排就不是一个好孩子。从小到大就一直被高标准来要求着,不能偷懒、不能逃避、甚至于吃饭都不能离开家长的视线。
回到了家我也是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咨询不光上门服务,也创造了陪咨客喝酒的结果。内心天人交战的同时也让我肯定了一件事,就是跟着王纪琼院长的,因为一个人,走过一段路,温暖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