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河南开封一个景点的“王婆做媒”的节目,在网上大火。其实就是一个现场说媒的节目,为什么会如此大火,我觉得是整个社会对媒婆这个传统职业的渴望。
王婆本来应该算是“水浒传”里的一个反面人物,她是处成潘金莲和西门庆私通的媒人。“水浒传”自然不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文学作品,更不是鼓励女性追求人性和自由的作品。当潘金莲毒死自己丈夫武大郎时,王婆变成了一个帮凶,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是不是因为“水浒传”里面的“王婆”这形象,破坏了整个社会对媒婆这个职业的否定,真还没有所谓的“专家”去考证过。但我小时候在戏剧舞台上看到的媒婆形象,都是打满了腮红,十分丑陋的形象。更让我那幼小的心灵中,就把媒婆定义为“坏人”了。
媒婆其实就是古代婚姻的中介人,所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婆是一个社会地位很高,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都很高的职业。为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做出个巨大贡献的职业,在唐朝初期,李世民还把媒婆定为有编制的公务员,工资是由国家财政支付的。这里面是有历史背景的,隋朝建国初期,全国人口有3千4百多万人,因连年征战,到唐朝李世民登基的时侯,全国人口只有1千1百多万人。全国人口不能快速增加,真的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时侯了。后来“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应该也跟媒婆入编有直接关系,只是我们那帮所谓的专家,又没研究出个所以然来。
但不能否认,媒婆这职业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都很高的职业,自然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水平和智商水平要求颇高的职业。
恩克斯说:“家庭是私有制的产物。”媒婆是家庭的护航者,自然也就是私有制的护航者。
恩克斯又说:“你爱上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你过什么样的生活。”
所以媒婆说媒的基石就是“门当户对”,就象现在男女爱情讲究“三观一致”,古时的“门当户对”其实就是解决“三观一致”的问题的,因为相同的家庭才会有相同的教育,也才会有相同的三观。媒婆是不会让婚姻去改变人的阶层这种事发生,所以媒婆除了有很高的道德水平外,还要有很强的“大数据”做支撑,因为要做到“门当户对”,不是动动嘴就能做到。“门当户对”是媒婆职业的天秤,保证了几千年来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新中国建国后的戏剧舞台开始丑化“媒婆”的形象,是新中国婚姻自由的需要?是女权的需要?还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没有所谓的专家研究,我到现在也不知个所以然来。
我小时候,媒婆这个职业好象又是一个违法的职业一样!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建设,还没有快到消除家庭,家庭的存在,整个社会就对媒婆就有强大的需求,只要你不把说媒当成职业,说媒这种行为,是被整个社会所接受的。为了避免说媒职业化,整个社会就约定俗成对媒婆不送钱财,只送礼物。
我在湖南省株洲市长大的,这里的风俗是,新人结婚时,是要送媒婆一个新鲜的猪头和一双新皮鞋的。如果男女双方最终没有结婚,大家是无需谢媒的,媒婆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
改革开放后,媒婆这职业不再违法了,以婚姻介绍所的形式遍地开花。连电视台与网络还有各种资本都盯上了说媒这块肥肉,但感觉好象又都没有媒婆所需要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水平,谁家也不敢等到男女双方结婚时再收费。真个社会就对婚姻介绍所、电视台的婚姻介绍节目、各种婚姻网,全都反感,认为都是一帮骗人的东西!
王婆说媒突然大火,也许就是整个社会对不忘初心的真正媒婆的呼唤吧?
2024年5月12日母亲节於株洲
今日母亲节,突然想到我母亲生前也算是个不收钱财的媒婆,胡乱写篇东西,聊以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