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是个“旧社会”出身的女性,没有学文化的机会。小时候妈妈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你们长大了一定要识文断字。言外之意:养个娃去完成她未了的心愿呗。于是我长大后就顺理成章的上学认字,成为了母亲眼中“识文断字”的人——即认识几个字的人。
其实认识字并非识“文”断“字”。我们今天所认知的文字就像我们今天出门遇到一个人,你看到他知道他长啥样,经过聊天你知道他叫啥,干啥的,从此你便从表面上认识他。但是你不知道他的身世,不知道他背后的故事,就达不到对他更深层次的认知。
就拿“文字”一词来说吧: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文字”两个字,我们意识里明白它通指中国所有汉字,其实“文”是文,“字”是“字”,意思有别,并非一回事!
古人造“文”这个字的时候,是因为原始部落冲突,双方打仗的时候,分不清敌我,而且那时候人们穿的少,一般都是赤膊光背上阵,为了分清敌我不错杀,就在本部落人的胸脯上画上相同的符号——本族图腾的花纹,甚至涂上颜色,具有识别功能。古人为了记载这种事件就很形象的造了“文”这个字。
原始的“文”是下图这样的:象形字,代表符号,外围的几笔代表的是一个人,两臂伸开,两腿张开立地。内围的几笔代表的是不同的花纹或纹理。
“纹”就是后人观察各个部落的图腾曲曲弯弯,绞来绞去,就把“文”加了“纟”部首,就成了“纹”。从此沿着这种思路造起了中国最早的字符,刻画符号就成了中华文化的起源。我到过贺兰山,岩石上被保护完好的岩画就是最早的字符。
只有形象的“文”,不足以记录和表达日益增多的事情,这就需要造更多的符号。
“字”,起初不是代表文字的字,宝盖头古人代表的是房子的符号,在宝盖头下有个小孩,是指在室内生孩子,包括怀孕、哺乳。
人生子曰字。后来用“待字闺中”,表示女子长大成人,闺房内等待嫁取,婚后生子。
所以“字”表示女子出嫁、怀孕、哺乳。跟我们现在认为的“字”的意义是不是不搭界呀?
文是从表示文身的象形字扩展指描画线条来表示的独体象形文字;字是在房子里生孩子的会意字扩展开的合体字,字是由文生出来的。“文”和“字”代表了汉字构形表意的两大类型——独体字和合体字,合称“文字”,是个合成词语。这才是今天的文字。
如果不追根溯源,我们看不到文字的本来面目,不知道每个字背后的故事,更无法感知其中的趣味!
很多人喜欢名字里用“文”,当你知道了文的根源,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的名字和文化无关,和打架、纹身有关,和电影里黑社会老大有牵连(偷笑,坏笑)?——这里和叫“文”的朋友们幽默一下,别介意。
其实文字和我们每个人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我们的名字,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里的字都有一幅象形图画和符号。这种图像和符号最易影响人类的大脑意识,是可以给人们
带来不同的能量的,有的是正能量,有的是负能量。
在今后的订阅号里,我着重写一下名字常用字,让我们懂得我们的名字!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