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宋朝就有这么一位奇人,他一生隐逸,不仕不娶,却写下了一首至美的爱情词,感动世人千年,他就是隐逸诗人林逋。
林逋秉直孤傲,不愿入仕趋荣,成年后即漫游江淮,不与达官贵族相往来,却爱结交诗友与高僧,后来便一直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效法自然。林逋有个著名的外号叫做“梅妻鹤子”,因为他平生十分喜欢植梅养鹤,唯二者与之为伴。
丢弃了世俗的那一套作风,林逋每天只是追日散云、刻雾裁风,他经常驾着一叶小舟荡于西湖,随处漂流。假如友人到访,门童便纵鹤而飞旋,林逋见之必棹舟而还。按理说,林逋应该留存下大量作品,但可惜如今只剩三首,原因很浪漫,因为林逋每每写完一首诗词,随就随弃,从不特意保存。
这样子的林逋俨然“圣人”一般,心无杂念,清静无为,那么塑造他的原因是什么呢?虽然林逋一生未娶,但他曾经一定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情,或许我们可以从这首《相思令》之中获知答案。
《相思令》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林逋共存三首词,其余两首为《霜天晓角》和《点绛唇·金谷年年》,皆是咏物之作,唯有这首《相思令》与爱情有关,更直言不讳地以“相思”为题。林逋用叠复手法,融情于山水,表达了送别离人的哀愁,读起来婉转动情,颇具民歌风味。
上片中,林逋将吴、越二山拟人化,它们中间夹着一条溪江,离人就乘船从此江远行,二山纹风不动地保持着相对迎立的姿势,却不懂情人离别的痛苦。不得不说,林逋此比堪称惊为天人!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层,吴、越青山峦翠,极尽秀美,青山与溪江辉映,更显绝丽,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经典用法,景色之美对比人之离情,可悲可叹;
第二层,两岸青山相对而立,或许它们千年万年都不会改变站姿,始终拥有着对方,可惜人世却无常,离别不可更替;
第三层,山在我们印象里是冷硬无情的存在,可在林逋眼中却成了有情人,就连山都有对象,人家哪会懂得离别的苦楚呢?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林逋将镜头由远景拉到近处,着重描绘人的情态。“君泪盈。妾泪盈。”就是君、妾泪盈,而复沓的作用就是强调,强调二人因离别而痛哭而难舍难分的情结。
而且“盈”字很神奇,它让人感觉不到哭泣的声音,它让人畅想出的那个画面是泪眼相视,无语凝噎。悲伤得已经说不出话,只有泪眼仍然倔强,不停地诉说着离情。此情此景,堪称绝美。
另一方面,二人都深爱着对方,此种情境下,虽然早已摧心断肠,但谁都不愿表现出过多的悲切,以免让对方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所以他们只能默默擦去永远也擦不净的眼泪,假装坚强。
“罗带同心结未成。”古人常将罗带系成连环同心的样子,以象征定情。可惜林逋与恋人的罗带还未结成,恋人就已远去,江面上行舟的痕迹都已消散不见。
结罗带不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那么为何船只远去多时,林逋的罗带还未结成呢?这一句非常有画面感,小解认为是这样的:林逋悲伤过度,已经无法好好地完成一只罗带的结,他时而眺望江水深处,时而低头弄语,双手缓慢地勾勒着罗带,却不忍结成,似乎一旦结成,这次送别就真的完成了。
读完之后,才懂林逋之情深意切,将《相思令》定为最美情诗应不为过。或许这也是林逋心中无法释怀之处,是他终生不娶的原因。呜呼,问世间情为何物,谁人或比林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