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学了一个冷知识,就是石家庄的当地特色食物叫“正宗安徽牛肉板面”,但是这种面在安徽你看不到,有那好事儿的,对此考究一番,原来是当年安徽人北上移民,为了营生,开始学着河南人做烩面,但是烩面又做的不像,开面馆又抢不过当地烩面馆的生意,于是继续往北到了河北省石家庄,没想到石家庄人民对于这种板面的接受程度还可以,于是就越来越多的安徽人跑到石家庄开面馆,具体第一家“正宗安徽牛肉板面”是哪位安徽老铁开的已经无从考证了,只知道石家庄的名小吃就是这碗“正宗安徽牛肉板面”。
说起这个面,我还是挺爱吃的,虽然是在西南长大的吧,但是受到北方基因的影响,对于面食还是不抗拒的,老家贵阳也有挺多的面类小吃,最有名的当然要数肠旺面,当然还有其他的辣鸡面啊,豆花面啊,排骨面啊,但是有一种面,名字就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那就是湖南面。
我记得上高中时,那时候中午放学,约上三个两个要好的同学一块儿出去吃饭,学校周围的馆子基本都是人满为患,估计排上队,吃完了,也该上下午课了,耽误午休时间,所以我们常常会往远点的地方觅食,正好,学校不算太远的地方,有一家做湖南面的馆子,我至今还记得那一口咕嘟咕嘟冒泡的大锅,进店直接跟老板说要一碗湖南面,三四分钟以后,面煮得了,捞起来放到秘制汤料的碗里,这在北方叫锅挑儿,再放上一勺猪肉丁,也有一说是鸡肉丁,撒上一点胡椒粉,再加点葱花点缀,一碗带着锅气的,热气腾腾地湖南面就制得了。
要说这湖南面,可能是贵阳小吃里唯一一种不会给你主动放辣椒的吃食,当然也可以自己加点贵阳特色的糊辣椒,那就是另一番风味了,我爱吃不加辣椒的,因为能尝到老板家自己调配的面汤,一旦加了辣椒,那整碗面就全是辣椒味儿的了。
再看这面,面白汤清,面上铺了一层肉丁,这个肉丁也很讲究,纯瘦的吃起来会柴,太肥了又腻,所以必须得找那种带着一点肥的瘦肉,切成骰子大小的丁,用一种类似红烧的手法来烹饪,这肉丁吃起来口感酥软,一口咬下去,肉里的那点肥油带着红烧味儿的酱汁在嘴里迸发出来一种特有的香气,再配合着爽口的面条和面汤,那感觉,好吃到咬着舌头都不觉得疼。
要说这名字为什么叫湖南面,我还真咨询过我湖南的朋友,人家说这种做法的面在湖南根本就没有,湖南有一种面,但是是以牛肉为主的牛肉面,而且做法和味道也与贵阳的湖南面大相径庭,我也曾尝试过在网上搜湖南面的起源,很遗憾没有任何的记载,据民间传说,是抗日战争时期,逃难来的湖南人按照记忆中的面条味道就地取材发明的吃食,是一种带着浓浓乡愁的食物,当然具体是不是这样,咱也无从知晓了,就跟石家庄的“正宗安徽牛肉板面”一样,成为了一道很有外地特色本地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