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是个永恒的话题。人终其一生都在成长。长大与年龄无关,有人一辈子都像青少年。
回想这40多年,好像昨天还是小孩,今天就中年了,无论是年龄还是心智都切切实实地长大了。是什么时候长大的呢?却又模模糊糊说不出来。
翻拣记忆,每个阶段都有那么几件事情促使生命向上拔节。童年寒假捡柴的事应该算得上一次。
寒假应该是全天下小孩儿都欢喜的事情,即使一放假每天都要干活的农村小孩也不例外。放牛、割草、捡柴也比读书考试好玩多了。小学五年级的那个寒假,我兴冲冲地找到妈妈,许下要为家里捡二十天柴火的目标。当然,其实是想跟着小伙伴儿一起上山玩儿。爸爸天天忙,压根儿不管我做什么。妈妈呢,估计也拦不住我,居然也一口答应。但条件是把柴火堆满王妈家门外的墙沿。
王妈是我们队的五保户,也就是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两位老人年纪大了,一个冬天的确需要很多柴火。只要能上山,跟谁捡柴不一样啊。我迟疑了半秒,就忙不迭地答应了。
每天早晨吃完早饭,就呼朋引伴地上山了。一路走,一路说说笑笑。到山林深处就四处搜寻,有些小树干枯了,就用力扳断收起来;有些树的枝条干枯了,就爬上树拉着枯枝扯,嘎嘣一声就断了;有些树棍藏在满是荆棘的窟窿里,需要特别小心,才能不掉进满是尖刺的陷阱。手上、脸上划出血口子自然是常事。但是也有运气好的时候,就在路边上,也能拣到现成的干柴。只是这样的时候并不多。差不多快到肚子饿的时候就能捆上一小捆儿了。那个时候也快到中午了。
跪到地上,小心地整理在一起,用路边的葛藤条捆扎起来,结结实实一背篼,欣喜的同时也充满担忧。那么毕竟还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得把这几十斤柴火背到家呢。
等这一系列的事情做完,才感觉手上火辣辣的疼。这个时候,满足地站在山林中,空气清朗,山风舒爽,能带走所有的疲倦。
一个上午的劳动成果,肯定要竭尽全力地运送回家。弯着腰,抓住勒得生疼的背条,一步一步地挨下山,回家常常已过下午三点。饥肠辘辘,疲惫不堪,喝口凉水都甘甜,吃什么都是美味。
这样累并快乐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过年。 王妈家的墙外已经堆满了十几捆大大小小的干柴。那天,我把最后一天的劳动成果倒放在王妈的门前。心里有淡淡的失落。这些柴本来可以放在家里,够用上好长一段日子呢。可惜,爸爸妈妈连看都没有看见。本来是想为家里做贡献的,结果天天野外头,什么也没有。
正遗憾呢,王妈像往常一样小步从屋里走出来。她见了我有点不知所措,立在那里,用手擦了擦溽湿的眼角,微笑地望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放的两只手搓着围裙:“娃儿,看看你捡了好大一堆柴啊。全都给我们了,这怎么能要啊!真是好娃儿啊。”说着又用手擦擦眼泪。
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心酸,两位老人是多么需要这些柴火,而我竟然还存着小小的私心。我终于明白妈妈交给我这个任务的分量,也感受到被人需要的价值。此时此刻,我心里的满足和欣喜无以言喻。那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安;是勿以善小而不为收获的信赖,是助人悦己的温暖,也是所有的辛苦都有成果和回报的自得其乐。
那一刻,我所收获的比我付出的汗水还要多。我懂得了付出比得到更快乐,也明白了妈妈的真正用意。那一刻,我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