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师家长都教导,要做个诚实的小孩,我没做到。
小学是在村里读的,可能因为从小比较懂事、认真、能吃苦的原因吧,记忆中成绩大部分时候在班级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偶尔偶尔到不了,也在前五。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回家一定被爸爸妈妈责问。
初中时去到县城读书,天儿一下子变大了,加之是县重点,排名就可想而知了,寒暑假放假前都非常煎熬,因为回到家爸妈笃定是要问成绩的。不象有的家长那样,就那么大概一问。我爸妈一般是从年级排名、班级排名、每门成绩、距最高分差多少、错在哪里等等细节都要一一问过。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放假骑自行车回家,走到半道儿,实在害怕被批评,就把家长通知书拿出来涂改,从多少分改多少分,从多少名改多少名记不清了,但停车的村庄甚至大概路段还记得清清楚楚。无比忐忑地回到家,还好他们没看出来,也就蒙混过去了,逃过一劫。到现在,爸妈批评什么的都不记得了,倒是这个不诚实的举动至今记忆深刻,算是不诚实的伤害吧。
随着年龄增长,环境越来越复杂,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不诚实的言行经常出现。其实自己时不时也意识到了,就敷衍自己:生存之道,不得已而为之。
不清楚从哪天起,越来越务虚了,对友谊、诚实、善良、真诚、爱、美德等等这些以前觉得虚虚的东西,更在意了,也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重要性了。
那就从践行诚实开始吧,首先是自诚,对自己诚实,对自己的肉体、精神真诚。饿了吃,困了休;精神不受力,精神内守,尽可能不让外界的纷扰搅乱自己平和的心理状态。时时觉察自己的感受,识别它,如果使自己受到伤害,不管什么人和事,从心中远离它,让自己的小宇宙如常运转、自得其乐。 孟子曰: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比如内疚吧,自己做错了什么或没做好什么,但不敢勇敢面对,让自己受伤害。不如勇敢地去道个歉或采取补救措施。
表面看对自己诚实,有时候和自私貌似差得不远,实际上并不是,人的本性是有利他性的,自私是会伤害到自己的。和自诚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