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边疆地区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过程,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各级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有效贯彻。二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为民族地区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民族地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通过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四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五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加强边疆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加强社会组织培养,依托社区建立协商议事机制,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制度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以及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等措施,可以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