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好文——《千秋》
近才入古耽的坑。
看《魔道祖师》,第一次颠覆了我对网文的偏见。看P大的《六爻》、《天涯客》、《杀破狼》,让我觉得古耽可以这样有趣,特别是《杀破狼》,虽然被戏称为机甲乡村爱情剧,但家国天下、江山社稷的大格局配合古风蒸汽朋克的天马行空想象竟然也能毫无违和,人物塑造尤其叫人击节拍案。但到《千秋》,才真觉得找到了看传统武侠小说的感觉,以魏晋南北朝末期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为背景,平添了历史厚重感,这点像金庸;以主人公的自我探索、价值观的突破完善为主线,更隐隐有严肃文学的影子。何况梦溪石诗词典籍信手拈来,文风辞藻无一处不美,让人赞叹作者笔力深厚,视野开阔。但就是这样一部已堪称一流的网文,其人气和讨论度比之前提到的几部却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要我说,因连载造成的语句重复、描述啰嗦,伏笔回收不全,这是网文的通病,不能算作原因,归根究底还是《千秋》这篇耽美网文不够“主流”。
从尘埃一路登顶成为最强者,生杀予夺,莫不在我。这是多数网文的套路。蔑视众生,专宠一人,攻受缠绵,不管是先甜后虐、先虐后甜,还是甜中带虐、虐中带甜,都是大多耽美文的基调。但《千秋》作为一个武侠类型的古耽偏偏剑走偏锋。主角沈峤一开场就被突厥高手昆邪打落半步峰,从“天下第一道门”的掌教变成遍体鳞伤、武功尽废、双目失明、失去记忆的中原武林之耻,可谓是直接从顶峰跌落谷底。再加上遇到了晏无师这个“神经病”大魔头,一心要通过折辱戏弄引出沈峤心中的“恶”。但其实不管是在出云寺逼沈峤念《朱阳策》,还是叫他替自己赴苏家老母的寿宴,沈峤虽然受辱,心底恐怕对晏无师没有恨,有的大多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疏离感和对救命之恩的感激。到了沈峤引晏无师为友,就一碗素面还要将里面少有的几根青菜分给对方,晏无师却送沈峤给桑景行换剑时,才真真让人感觉到沈峤之前对晏无师有多少善,当时心底就有多少恨和怨。正当你以为主角马上就要黑化转性,让老晏高攀不起的时候,他偏偏不叫你如愿,过千山而不改,依然谦谦君子、温柔敦厚。甚至因为认可晏无师对周国稳定的重大作用,不计前嫌去救他。对陈恭、郁蔼这样忘恩负义、伤他害他的小人也不起杀心,更遑论他善待十五、七郎等人。这样良善的角色,在其他网文中或不失为一个讨人喜欢的配角,但作为主角的话,却让读者怪他善得软弱,若代入自己,实则一口气憋在胸中不吐不快,别提本想在网文中追求的“爽”感了。晏无师固然邪魅狷狂,藐视众生,但这人实在有点渣,虽然坦荡,却是个年近五十的“恶”人,代入自身的话恐怕还真有点抵触……
再说耽美的部分。《千秋》虽然是耽美文,却连一点肉渣子都没有,清水得不行,若不是有番外,两人最后可以说都不叫互通心意,最多算是老晏暗恋沈峤。就这一点暧昧,还是老晏半敬重半稀奇半爱慕,沈峤边在意边嫌弃边抗拒,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似敌似友的感觉。让那些志在吃肉的读者们被吊了一路胃口,最后还只喝了西北风。对比《魔道祖师》的番外《香炉》,梦溪石你脸不脸红!
就是这样一篇因“非主流”而左右不讨好的武侠耽美小说,却让我看完后久久难以释怀,甚至不吐不快,想好好说道说道。
有人不喜沈峤心软柔弱,怪他“圣父”,或说他性格过于理想化。但我觉得沈峤至柔至刚,千锤百炼,不改初心,是真真让人高山仰止的理想人物,但又并非高大全。《千秋》着墨于“善恶”,恶是陈恭的忘恩负义、郁蔼和谭元春的虚伪狡诈、桑景行的无耻凶狠、宇文赟的骄奢淫逸、晏无师的喜怒无常,善自然是大部分都在沈峤身上。只是沈峤的善有个明显的变化过程,从玄都山上不谙世事,只顾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善,到身入红尘,投身政局,为苍生扶明主的大善;从出自本心略显无原则的温柔,到学会“看人下菜碟”(褒义)的是非分明,这其中少不了晏无师的熏陶和“磨炼”。若是常人,纵然老晏是官配CP,不会真的和他翻脸,但总免不了被虐出心理阴影来,甚至老晏自己都是这么想的。沈峤却偏偏不,他性格虽然温柔心软,内心却坚韧强大,在外界的风吹雨打下,他百折不弯,还借这些磨难把自己打磨得更加如美玉般温润剔透,凭借自己的德行武功,硬是从一个被人嘲笑的手下败将、魔头娈宠变成了人人敬佩、真正叫人心悦诚服的“天下第一道门”掌教,甚至还打破了晏无师“人性本恶”的定论,成了“天下只有这一个”的例外。正合着他名字的出处“怀柔百神,及河峤岳”。其实这不是另一种的“打怪升级”么?只是打的“怪”从外在的敌人变成了内心的狭隘和偏见,凭借的也不全是“打到你满地找牙”的武力,而是春风化雨般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行。这样看,这种“非主流”其实也挺主流的吧。
最后,想说说那句“千秋之后,谁能不朽”。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重点在“谁”上,还琢磨到底是追求武道无限的晏无师、祁凤阁,还是坚守道心的沈峤,或者为天下苍生的宇文邕、普六茹坚,结果一本书看下来,发现作者的本意并不在讨论究竟是武还是道抑或为苍生拳拳之心谁能不朽。私这句话的重点其实应该在“能”上。历史车轮滚滚,大浪淘沙,沧海桑田,不管是个人还是朝代,甚至学说理论,都不可能不朽,都须得顺时而变。正如沈峤破而后立,晏无师只谈合作不问当权者是谁,周吞并齐,隋又取代周,“万物恒变,唯变不变。”这样一想,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故步自封走向海纳百川或许也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主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