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突然的明白为何武侠小说在强盛过了高峰后,仍经久不衰的席卷着中学的课堂。
书中的豪侠,或一剑走天下,或策马提缰的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野心,最不济的,也可在清冷的月夜,捻灯展卷,经年苦读。
江湖中人的义气,那是相望于江湖的淡然。不必时刻都守在一起,可是,当多年后,两人不期然的于某处相遇,他乡遇故那可是与金榜提名佳人眷侣齐名的一大乐事。
风沙漫天的大漠,胡琴冷月的北方,棉帐牧民的塞外以及温乡暖水的江南。
就连情爱,都不过是提手一剑的爽快,没了那许多的虚实与纠缠。
百年世家的公子,就是有那么点叛逆劲儿,武功高超却不屑所谓的正道的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偏要与那魔教中人称兄道弟,再来几个更惊世骇俗的,还要去爱上个魔道的妖女,来把山无棱江水竭的誓言;从小无父母的孤儿,父母一定大有来头,若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那这小子必定身在歪道,看尽了正派人物的丑态,若父母本就身为魔头,那怕是他们这不孝的儿子又得在正派武林中混迹个几年了,搞不好还得是某个大人物的乘龙快婿。
小人物必然无父无母,在众人的嘲笑与欺负下长大。从小就是大家偶像的同辈,大了不是变坏变得人人喊打,就是早早的去见阎王,不然,有他在,谁还有眼睛去看我们的主人公?主角和配角的不同,就在于不管形势如何,挡着主角光芒的人永远不得好死。
其实,所谓的古代文,作者也是现代人。没了都市中的那些纷繁与纠缠,单单将人性中最单纯的一面提取出来,放到一个与生活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去慢慢品味,犹如茶树的叶子逐渐的加工,最后泡出一杯清甜的茶水,供人轻啄慢饮,细细的去发现那里面的别番境界。
再谈武侠。说这两个字总免不了提及古龙金庸,一个是意境的高手,一位是大家的风范。
读古龙的书总很不现实。也有被搬上荧屏的,却全然没了书中的那股子清冷高傲,枯树冷月在他的书中总比别处要凄美得多。而金庸的书看着便是一个痛快,细节的描写深入人心,仿佛一位画家工笔细描却完全没有拘泥细微的小家子气。修饰的至高境界是反璞归真,如若浑然天成,金庸在这方面当真无人能敌。
人说,看武侠最易想入非非,幻想着自己真的有盖世的武功和无敌的智谋,能制敌取胜于瞬息。不切实际的幻想,总弥漫着少年的美好憧憬与淡淡的孤单。人生,若真的只简单得像书中一般,该有多好?
少年的失落,在于梦想与现实的不同。在生活中,也许你还没有出剑,就已经输了,现实永远不会给你你想要的。也许在你快意江湖,马上就要跟随主人公刺出复仇一剑的时候,你不得不放下书拿起课本去准备明天的考试,而纵使你有天大的力气想要体会挥剑策马的豪爽,也不得不用三根手指去对付一支不足二钱的笔杆。
学校中有来自各方的压力,抑郁的情绪并不是大人专属。也许相比在工作中的复杂环境相比,学校要好得太多,可是相比于心智成熟的大人来说,学生的心理毕竟要幼稚许多。也许一些几年后哪怕自己都会觉得可笑的理由,他们也可能要难过上好久。
武侠在某种层面上讲,是种安慰。对于在成绩、人际等众多压力下的孩子们来说,幻想中策马啸西风、仗剑走天涯的慰藉,未尝不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