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一点儿,365天一定了不得!”
还记得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个站在镜子前,眼神坚定地对着镜中的自己喊出上面的“口号”,就差举右拳宣誓了。然而,后来的故事就是每天用不带重样的借口强行说服自己:其实不写也没关系。
“写,坚持写”这大概是每个人都立过但鲜有人摘掉的flag。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倒着推导下:写不难,难在坚持,坚持需要毅力,毅力需要动力,没有外界压力的动力只能来源于自身乐趣。
那重点来了,乐趣从哪来?
答:自我感觉变良好!
具体一点就是感知到自我水平的提升。
再具体一点就是
•沉迷于学术无法自拔。坚持写不下去一般只有一个简单粗暴的理由:没得写!这个回答是阻碍我完成写作大业的高频词组,若接受这一逻辑,那就意味着要跳入“目标在被写下的瞬间就已失效”的恶性循环中。怎么办呢?读高质量文章,听高质量课程。越烧脑越好,越毁三观越好。大脑被动接受刺激的强度越大,它主动回应的主动性也会更强。这一回应就会温柔地指引我打开备忘录,敲下此刻的心理独白,一切发生得没有一点儿不情愿。形成习惯后,发现自己大脑对信息的处理会更敏感,由一点想到多点的速度更快,可写的东西也就自然变多了。这意想不到的结果让我从一个学渣变为资深主动学习者,一天没字可敲就催自己去看书听书做笔记。
•不知空虚是何物。“写作”这个词对我老说太专业了,我更倾向于用“写”。写只是一个主动性的享受性的过程;完全释放自身的情绪,不担心被嫌弃、被小看、被误会。像是跟最懂自己的朋友来了一场深谈,深谈过后定是浑身通透,对生活更有期待,对自己更有期待。于我而言,“写”是一个自我对话,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但它绝不是一个产出作品或商品的过程。这就正巧解释了曾经自己无数次要写但又无数次失败的原因:完美主义。越想写得精,越是不敢写、不想写、不会写。
•被人喜欢被人爱。敲字就是在思考,敲得越频繁,脑门儿越灵光。从朋友不经意的抱怨中,我可以快准狠地抓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她应有的改进策略。这样的小午茶对话,朋友满意,自己满足!瞧,写作影响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又在决定自身价值。帮助别人而产生的幸福感又会成为我探索知识的强大内在动力,毕竟毛爷爷说过,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以上三点是写作送给我最意外的礼物。短短几个月的持续敲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自己,一个有无限可能的自己。
另外,和写作谈个恋爱也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