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案例是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情感 思想 智慧》。李镇西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将班级精神提炼为一句通俗易懂的话,并在每次接新生班的时候把它传递给孩子们——“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有一次学生在发新教材,有一个学生说:“李老师,这本音乐书是破的。”李镇西老师便想利用这件小事践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方法和态度。于是他把破损的书在班上展示:同学们看,这本音乐书的封面是破的,但内容并没有受影响,李老师想问一问,哪位同学愿意要这本封面破了的教材?这个时候,一个同学把手举了起来,接着两个,三个…几乎所有孩子都举手了。他把书递给了第一个举手的孩子,并对全体同学说:你们看,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因为这个同学而感到了班集体无比温暖!因为这个同学,还有所有举手的同学,我们班级有了这么多随时想着别人的同学,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温馨,这就叫作: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大师就是大师,一本破损的教材,是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啊!但也可以成为一堂重要的微班会的素材,一堂能走进学生心灵的微班会。想想我会怎么做呢?我大概会和学校申请换一本书,或者跟这个拿到破书的孩子说并不影响书的使用,粘一下用吧!可是李老师却“小题大做”发动学生来认领破书,一下子改变了时间的关键点,让学生的焦点落在为他人着想这个素养层面上来。就把这件小事变成了教育契机,而且渗透了班级精神的教育契机。可以想象,学生第一天就有一件这样的事情,他会怎么样想他的班级呢?他一定会想这是个温暖暖的班级,来到这个班级很幸运!能否抓住教育契机,考验着老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素养的积淀,并时时有一颗发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