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和我一起美好在这似水年华
那天处理完手头工作,和业务往来甚密的姑娘多聊了两句,她说扣除个人缴纳保险部分,月拿到手2K5,在这个统计数据说月均收入达5K的城市里,她拖了后腿。
拖后腿这事儿吧,我一直是拖,早就拖到了大腿上了,不提也罢。人这种动物,长期沉浸在某种状态(当然是消极)中,会适(ma)应(mu),当然,处于上游状态,也会适(xiang)应(shou)。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大于工资的上涨幅度,实际购买力下降不少,而似乎,这些还不足以引起我的反思。温水煮青蛙,本就该是这样麻痹神经系统的。
直到,有朋友说他跳了槽。技术工程师,固有印象中,就应该收入以年计,就应该是我这种混日子人的好几倍,就应该妥妥的辛苦高收入。
可,当他幽幽地、不满地、一脸嫌弃地吐出“年收入和之前的公司待遇一样,也还是20多W”的时候,我有点shock。不甘心害死猫,我一副受虐不够的样子,接着问,到底二十几啊。
证实了他的那个二十多了的个位数字比我的年收入还略微高那么一丁点儿。明知道混的惨,还要知道混的有多惨的人,我也是想给自己点个赞了。
不爽、气愤、怀疑、自责、鼓励、人生规划一起涌上心头,然后,没有然后,作罢,也只能作罢。
这年头,心(mei)理(xin)素(mei)质(fei)高的人最容易得到快乐,那点儿刺激维持了两天,我就又心安理得地再次拥抱了煮青蛙水的温暖。
(忍不住想补一段,去年这位工程师成功被猎入更高的平台里,见识的人、视野都是当年无法比拟的。反正,我在电视里、抖音上、各大公号经常能看到他们头儿。如果单看收入,是不是显得太俗。我就是俗气到家,月收入远超于我的年收入。)
做一件事,没有尽全力做到最好,是因为这件事给你带来的刺激不够。而刺激的不持续性,是因为刺激本身不够强烈。
无意中翻到了一篇文章,年轻保代31岁,年收入120W,纳尼,开玩笑吧。朋友说他用上年收入贷款买了房,首付50W,what?抛出正常开支,一年积蓄50+W!
好友说他股票账户最多的时候是50,去年年收入80,税后。凑巧不巧的是,刚刚温习完个税申报业务。
刺激,别跟我提芥末,零伤害力。刺激继续,他的人生规划是40岁稳坐“总”的位置,一处上千万的房产,年净现金流50,就够了。就够了?就够了。够了。
呵呵,啊,天,*#@呀,难以言表的小幽怨,这一次的刺激,才是比较长久的一次。
毕业后的这些年,一直在混日子,不知哪儿来的理念,女人就该翻翻小书,做个美食,吃个美食,拥有爱的能力,生个孩子,陪孩子一起长大,相夫教子,这似乎就是人生赢家。
一晃眼,就被甩了那么远,人家日工资近乎于我月工资的感觉,不是酸爽,是。。。哎,谁体会谁知道。
曾算过一个人的时间价值,月薪4K,工作日22天,每天8小时,一个小时的价值是23元钱;年入80W,月入6,7万,工作日22天,每天8小时,一个小时的价值是380元钱。
跟拿年薪的小伙伴聊一小时,好赚钱啊,你亏的,可不是我赚的嘛(捂脸.jpg)
10年前,在校园,我们都还是肩并肩。
10年后,入职场,你们已经是我的榜样。
财富的犹太效应,越财富拥有的越多,越容易聚集更多的财富,我想,这辈子都追不上你们的脚步,可我不想被落下太远。
可仔细想想,人家下了班还在办公室继续PPT,准备项目材料,晚上11点多才回宿舍,睡一觉,又早早起来奔向单位的拼命十三郎,我呢,又在做什么?
看书、健身、考证,人生的规划重新提上日程,预算的有效在于执行,人生的赢家除了决策,就是执行。跑,光着脚跑。
总该努力行动起来,努力才有可能改变,不努力就彻底没办法改变了。
离开水的温暖,的确是有点冷,可总得去适应,哪怕需要点儿时间!
不敢停歇,思维导图、时间管理、PPT精通,网课学习,考试关注,多准备些总用得上的。我开始习惯,每周一规划下本周例行工作,预留临时工作的时间,对工作内容也习惯用脑图行梳理。
一切的努力都来得及,即使,10年后,我依旧不如你们年收入的1/10,我已进步太多,只要比值不是更小,就是成功。和我一样的青蛙们,一起走出迷茫,打拼一次,不为其他,为一次自己。
这是一篇旧文,除了中间忍不住补了一段,题目的80W改成100W以外,并无太大变动。文章的结构也并未变化。后面那段是打算打碎再加工的,也放弃了原本的想法。文章到上面结束了,两年之后,有了新的思考。
年入百万和月薪四千都是一种选择
有选择的事物,都是我们在“舍”、“得”之间,算到小数点两位之后,哪儿头占比超过50%的精确结果显示。
说到底,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总有人负重而行,也有人为梦想坚持,各自的定位、能力,对比分析之后,过着期望中的生活。轨迹有所偏离的时候,再一点点纠正。
但凡是选择,就没有高低对错之分。
可,我们往往掉入到了自己的比较中去,尤其是自己想象中的美好,更宽广的平台、更黄金的人脉、更源源不断的资源、更优质的生活、更……(承然,我就是羡慕羡慕,羡慕得不得了)
看到了他们的“得”,不过是忽略了他们的“失”。(失,因为忽略,不展开,自行脑补,跟我同样忽略的,可取号排队)
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
这句话不能认同的再多,大多时候,的确这样,这里牵扯到家庭的分工,此文仅仅站在财富角度。
美女、富豪基本都是标配,年轻、漂亮也是一种资本,金钱也是一种资本。这样的结合,大肆羡慕。
那,十年后呢,匹配的生活又是怎样呢?财富的持续积累,女主人不是商界新贵,就是资深美女。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需要同步的。
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止是金钱这一种
学区房,贵,买就是了;入托难,找人花钱,就安心了;上学难,专业培训机构,辅导就够了;养老难,花钱找陪护,就是了……
生活当然不止是诗和远方,诗里也有落寞,远方也有荆棘。不确定性带来的应激面对的第一反应大多都是危机、恐慌,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
生病了,医生说东,你不敢言西;购买专业设备,导购说这个更适合你,想想言之有理;详见经济学信息对称各种事例,参见生活中你发懵各种状态即可。
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大多的不理智就是因为脑盖一时打开,打、懵、逃,三种基本的反应。脑子不在线,求助外援,任何一个能吧啦吧啦讲一段貌似专业话的人,你就觉得是权威。
是么,未必。听么,听啊,因为别无选择。
我们用了最便捷最省心的一种方式,花钱。请最专业的人、最先进的设备代替自己的判断,等待运行或是执行,出一个结果。通用公式,可以套任何一种。
如果掌握足够的信息,不确定降低,就不会那么多恐惧了。
除钱以外,充实大脑、知识输出、冷静面对也未尝不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