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神探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沿海逐步吹向内陆,除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各种生产商业活动,人们的各种欲望也在暗中滋生。适应的人如鱼得水,不适应的人也有应对之策,不过这可苦了当时的警察系统了。
那些年的公共治安不像如今这么安全,各种杀人放火、偷抢拐骗层出不去,其中不乏一些穷凶极恶的案例。每隔几年公安部门就要进行全国范围的严打,公开处理一些大案要案,震慑不法分子。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不得已的办法,那时候的科技资讯不发达,没有满大街的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没有DNA技术和信息库,证据缺失严重。这个时候审问就是个技术活了,追查案件全靠警察人力审问嫌疑人或询问相关知情者来缩小范围逐步锁定犯人,拿到有效的口供是破案最直接的手段。
能得到有效的情报已经很渺茫了,即使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把这些信息作为证据应用到案子上也如逆水行舟难上加难。所以每个派出所都堆积着一批悬案,别说那些悬案了,就是新案子公安部门人手都快忙不过来了。
而为了破这些案子,公安部门也是想了很多办法,甚至请了很多编外人员帮助破案。大众比较熟知的像模拟画像师就经常被用在缩小筛查范围上,其他类似的还有“通感神探”。
通感原本是指可以将视觉、嗅觉、触觉、听觉、感觉五感相互转换,通俗地讲比如你想象一阵指甲刮黑板的声音,你身上就会起鸡皮疙瘩。它的理论基础是人们面对所处场景的感受不是孤立地,而是同时发生的,所以记忆可以通过关联不同的感受达到一个感受被唤醒的同时调度出其他感受的效果。
通感一般用在文艺作品表达和鉴赏上,但又有什么文艺作品比老天创作的人心更复杂的呢。“通感神探”就是利用感觉还原场景,推理案件发展来提供调查方向的人才,而他们实际上也确实帮公安部门破了很多悬案、奇案。
审讯室
“赵国强”一声传唤从桥西派出所一间狭小的屋子内传出来。坐在走廊里屋子门口处一个长凳最靠边的一个男人闻讯利索地站了起来,他的两只手中间连着手铐,一个穿制服的警察用手搀着他的手臂走到屋内。他们站定在屋子中间的一对桌椅前,警察打开椅子上的护栏,示意男人走进去。男人将双手放到连着椅子的前方桌子上坐了下去,警察重新把护栏锁上,便站到了旁边。
“你是赵国强吗?”坐在男人对面的一张大桌前有两个同样穿着制服的警察,一个手里拿着纸笔低着头快速地写着,这是笔录员小孙,这个浑厚的声音应该不是从这么年轻的身体中发出来的,疑问的语气中带着训斥,无形中就给了对话人气势上的威慑,需要阅历的历练才能做到。
声音来自低头翻着一堆文件的张警官,老张是所里的老警员了,办案经验丰富,可以说是从一个个血淋淋的案子里学到了一身的办案本领,他是个老道的审问大师。他们俩今天要查一桩故意杀人案。一个小超市老板被人用水果刀刺中腹部,目击证人报警后派出所出警到现场被害人已经失血过多而死了。
“我就是”赵国强掷地有声地回答道。现在走廊的凳子上最靠近门口处的一个男人扭过头,隔着审讯室外侧的栏杆努力地望向屋内,这个人是周一。
“那你说说你是怎么杀死的小卖店老板王海洋的。”张警官依然头也不抬,小孙倒是停下笔来等着赵国强的回答。
“我就用一把西瓜刀,插了他一下。”赵国强一脸不屑的回答,两只腿还在桌子下悠闲地晃动。
“具体说一下,插在他哪儿了,为什么插他,什么时候插的他,以及在哪里。”张警官终于正视赵国强了,一脸严肃的跟他说,凌厉的眼神在告诉他给我老实点,好好回答。
“这些你们不都知道了,我之前都说过了,还说啥。”国强态度有点软化但还是不耐烦地嘴角一斜。
周一手上也带着手铐,但还是把身体扭成了麻花目不转睛地盯着赵国强的一举一动。
“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你来这儿跟我讨价还价来了。”张警官凶狠地说道,那个年代面对一些刺头的候审人,必须得用比他们更狠的口气威慑他们,这是像刚从警察学校初出茅庐的小孙需要学习的。
“一年前,王海洋借了我5000块钱说要开个小超市,我和他平时关系不错,经常一块喝酒,就借给他了,当作入股。结果一年了,他超市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别说给我分红了,就连本金一毛钱也没还给我。”
“入股超市,你们有签合同吗”小孙边写边问道,张警官扭头看了看小孙,不知道是认可还是嫌弃。
“没有”,赵国强不耐烦地回答。
“接着说”,老张掷地有声的压过他的气势。
“然后星期五晚上,我刚喝完酒从超市路过,就进去问王海洋要钱。这小子死皮赖脸就是不给,看着他超市满满的货物,他妈的明明很有钱,要不是老子当时给他5000块钱,他超市能做得这么风生水起。”赵国强一脸不忿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