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为妻子口述,我代为执笔:
一直以来,我对医生这个职业不甚了解。一则我去医院的次数屈指可数,二则我周围的朋友鲜有从医者。直到去年夏天,因为父亲半夜突然发高烧,才让我对医生有了一番认识。
去年七月的时候,我已怀孕八个月,夜里经常性失眠。一天夜间,时间约为凌晨一点左右,我刚入睡不久,便被阵阵急促的电话声吵醒。顾不上去看是谁打来的,心中一百个不情愿地按下了接听键,“闺女,你爸发高烧了,一直不退!”电话那端的母亲焦躁不已,我瞬间清醒无比,“妈,你先别急,你现在抓紧时间带着我爸去医院,我们也立马赶过去!”
挂掉电话之后,我喊醒一旁熟睡的丈夫,便急匆匆地驱车往医院的方向奔去。夜间的七月,虽然已经卸去白日的闷热难耐,多了一丝微分,但温度依旧不低,再加上心中焦急,我只觉呼吸困难,两腿发软。幸好有丈夫在一旁搀扶,这才走到进诊室,父母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抵达。父亲满脸通红,看上去萎靡不振,颓废不已,本来腿脚就不算好的他,走起路来更加吃力了。
丈夫立马将我安顿在长椅上坐下,便跑到父亲跟前,先是轻抚一下父亲的额头,然后不知道又与母亲说了些什么。又见丈夫飞奔跑到服务台,居然借了一张轮椅,挂上号之后推着父亲便进了内科急诊室。这个时候,我也缓了过来,便一同跟着进去。只见并不算宽敞的房间,挤满了十数人,尽管头顶的空调在努力工作,依然有汗水顺着不少人的额头滑下;而坐在案前的医生则有条不紊的为大家诊断,或安排护士测量体温,或拿起听诊器放到病人胸前悉心聆听,或询问病人病情发作前的异状。
待父亲测完体温,医生诊断完之后,时间已过去十余分钟。父亲的情况较为复杂,需要验血、验尿、胸透等程序,丈夫和母亲怕我再出什么事端,便让我在原地等待。百无聊赖的我,一边在急诊室的门口踱步徘徊,一边饶有兴趣的看着医生忙碌。无论是外科还是内科,皆人满为患,每个人的脸上无不透露着焦急之情。“宋医生,手术室已准备好!”一个护士挤过人群,冲着外科急诊室的医生喊到,宋医生点头答应,然后站起来冲着人群鞠了一躬,“不好意思各位,请大家稍等片刻,我现在急需去做一个手术。”说罢,便与护士一起走进抢救室。
我注意到,宋医生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嘴唇干裂泛起白皮,想必宋医生一个晚上都没有停歇。由于时值炎热夏季,大多数的病人是因为感冒发烧、醉酒中毒、打架受伤而进来的。
另外一边,内科急诊室的医生依旧忙个不停,不断地有新病人到来,又有检查过的病人家属拿着检查报告前来听诊。医生无不耐心的为其一一解答,虽然有汗水不时地从他头上流下,但他没有一丝不耐烦之意。继续四处打量,我发现医案的一角放着满满一杯茶水,早已没有了热意。我想,内科医生应该是早就倒好了这杯茶水,但随着病人的不断增加,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口渴问题。
后来,我咨询相关人士与查阅资料,放才得知,尽管急诊科的医术水平在某专科上没有其专科医生高,但他们必须每个专科都有所了解,故为“大内科”或“大外科”。急诊科医生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强度高且压力大,不仅要做好医疗服务,同时还要各式各样的非医疗问题,甚至是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致敬,急诊科医生!
B�:�zV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