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学习?因为,学习能力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
所有人获得知识的最基本手段是体验,所谓体验,通俗的说就是来自视、听、嗅、味和触的五种感受。
比体验再高级一点的获得知识的手段是试错。例如,初学炒菜的小孩把油倒进锅里,烧热后用手指探试油温——结果可想而知,她再也不会用这种方法试油温了。
在试错的基础上,另一个聪明一点的、重要得多的获得知识的手段是观察。观察扩展了我们的学习范围,正所谓“他人亡羊我补牢”。然而,体验、试错和观察,都有局限。因为,大量知识无法亲身体验(如人无法亲身体验地心有多深);有些知识很难通过试错获得(比如投资,一旦犯错,后果可能无法承担);能对体验、试错和观察进行补充的,就是阅读——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更重要手段,也是相对更需要运用心智的手段。
没有阅读能力的物种,只能依赖最落后但很神奇的方式积累经验——基因遗传(如啄木鸟的觅食本能;没见过蛇的婴儿见到蛇时会嚎啕大哭,但见到比蛇杀伤力更强的枪却不怕)。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经验积累不再仅仅依赖基因遗传。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并储存信息,获得知识,传播经验……
只要拥有足够的阅读能力,任何人都可以获得过去难以企及的博士级知识量。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学历决定起点,学习力决定终点”的主要原因吧。
实际上,很多人都有严重的阅读障碍,不少人高中毕业后,就不再阅读任何书籍,偶尔看看报纸杂志上的短文或网帖,也常断章取义,他们不是故意的,而是无法认真仔细看完,更不用说揣摩文章字里行间的逻辑关系了。那些突破了阅读障碍的人,随自身知识的不断积累(通过不停的阅读、观察、理解、交流、沉淀和筛选),终究会发现图书馆的好处。
观察和阅读,是扩充有限的自我经验的最好手段。如果一个人不是很懒惰,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后,真正的学习才算开始。
看清这些,我们就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自学能力了。自学能力的打造,是从我们认真对待它开始的。完全靠自己学一样东西吧——并且一定要学好,学到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如果真做到这一步,那你就不仅是一个完整的人,还是一个相当优秀的人。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不夸张的讲,任何一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是由这些概念一点点搭建起来的。比如说读教科书时,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记下来,暂时不懂的就死记硬背,把概念牢记于心,就可以通过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反复审视它,并形成透彻理解。很多老师,有机会大量观察,发现几乎所有的学习困难和思维困境,是因为学生在学习基础概念时不加重视造成的——没有例外。
“道理都明白,可就做不到”也是无数人在生命中无数次遭遇的尴尬。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见,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准确的说,就是大量时间的投入。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
人,为什么要思考?因为,除了体验、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拒绝独立思考、把思考的工作交给别人,不仅不节省时间,恰恰相反,非常浪费时间——甚至浪费一生的时间。
很多人就是这样,拒绝思考,然后用天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
上面说的是智商,下面来说说情商吧。大家都知道,情商很重要,人际关系很重要。那么,人,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不如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和能力赢得尊重。
环境会“非常智能地”对身处其中的每个人作出与其行动相应的的反馈——大多数人都没仔细想过这件事。
这样说来,不管我们用心与否,我们都在对周遭的环境不停的发出相应的信号,而构成环境的人会接受到这个信号并作出相应的反馈——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不管是有针对性还是无针对性的。从另一角度讲,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当然会不停地接受各种各样的信号,尽管我们可能并非意识清楚地了解这些信号之中的大多数是在回应自己先前发出的信号——不管愿意与否,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根据他们作出自己的进一步回应……无形之间,我们就在被环境塑造。可是,与此同时,正在塑造我们的这个环境,也是我们自己参与塑造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能量场,也是“诸事不顺,反求诸己”的重要原因吧。
如此一来,我们会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做一个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为这世界其实也有“心”。做任何工作时,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运用心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
我想:运用心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这是最重要的情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