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奥斯卡的前三号种子选手分别是《爱乐之城》《月光男孩》《海边的曼彻斯特》,《爱乐之城》呼声最高,金球奖七提七中,《月光男孩》聚焦于种族歧视、同性恋。而《海边的曼彻斯特》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很丧的故事,看完了会更丧,像是某个阴沉寒冷的冬季下午。
影片是由被称为“美国版小津安二郎”的肯尼斯·罗纳根导演执导,这也是他继2000年的《请再靠近我》和2011年的《玛格丽特》之后的第三部剧情长片,主演是卡西·阿弗莱克,本·阿弗莱克的弟弟,这部电影在2016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就大放光彩。
片名跟英国的工业城市无关,跟大名鼎鼎的球队无关,“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就是一个完整的小镇名称,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一个典型的海边小镇。
就像寒冷的马萨诸塞州一样,影片也讲述了一个寒冷、冷冽的故事。影片开头用生活片段剪辑了一个普通工人Lee(卡西·阿弗莱克)的日常,修理马桶、清理积雪,下班以后就去酒吧喝酒,美女搭讪也意兴阑珊,却主动寻衅打架,回到家坐在局促的地下室。简单几笔就勾勒出Lee的形象,讷言、暴怒,丧。
突如其来的一个电话打破了他一直以来的生活轨迹,亲生哥哥Joe因为心脏病过世,他被指定为监护人,不得不照顾失去父亲的侄子Patrick(卢卡斯·赫奇斯)。
影片大量应用了闪回,和现实情景相互交替,交代了人物讷言、暴怒的原因。闪回镜头集中出现在Lee开车的时候,上升电梯的时候,坐在律师办公桌前的时候,开始会觉得突兀,细细想来,才懂得导演的巧思,既符合了现实生活的逻辑,也体现了导演对于情节的掌控力,每一次闪回、每一个节点吐露的信息恰如其分。
过去的他有一个吵吵嚷嚷的家庭,三个幸福的宝贝,鼻子敏感的妻子,时不时可以逗弄一下的侄子,一群吃喝玩乐的朋友,他是平凡的,鲜活的,可爱的。一次因为他的无心之失导致了这个家庭的支离破碎,妻子离婚,他自杀未遂后远走他乡,之后就一直像电影开头那样毫无生气地活着,对什么都不在意,活着只是一种惯性。
卡西·阿弗莱克演绎的很好,让这部电影这个故事开始立起来,那种静静带着绝望和阴郁的眼神透着他对生活的绝望和自我的放逐。
经年之后再相逢,妻子Randi(米歇尔·威廉姆斯)试探而真切的话语,哥哥Joe去世前把责任托付给他,他们都想让他好好活着,活下去,放下过去,原谅自己,把自己从痛苦自责的泥潭里拔出来,而最后的Lee还是选择离开了,他说“I can't beat it. ”
一句话,顿时潸然泪下,是啊,时间还是没有成为解药,他还是不能原谅自己。这里是他的伤心之地,是他避无可避的心头的朱砂痣。
整部影片没有撕心裂肺,没有煽情的大段话语,安静而克制,像是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大量的描白,安静的场景转换,让你深陷其中,似乎也沾染了这种寒冷。
影片中有两个场景记忆深刻,一个是Lee和妻子Randi再相遇时的对手戏,两个因为悲伤而分开的伤心人,小心翼翼相互试探,想要对方更好又无所适从的模样,简单的几句话,不由自主地哽咽。可是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像在赤裸裸的揭开,提醒着过去发生的一切,双方匆匆离场,我们的心里都是千疮百孔,却还是努力去告诉对方,我原谅你了。
饰演妻子Randi的演员是米歇尔·威廉姆斯,电影中她的戏份不多,但是每一个动作、表情都完美诠释了这个角色,多次被提名最佳女配。
还有一个就是戏份第二持重的侄子Patrick(卢卡斯·赫奇斯)的演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拥有乐队、船、冰球、篮球、两个女朋友,在医院里见到父亲遗体的时候,迅速瞥了一眼就离开,似乎没什么情感变化。只是在因为天气原因遗体无法下葬,只能放在冷柜里的时候,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半夜打开冰箱时突然崩溃,“我受不了他被放在冰柜里”,才流露出一点悲痛。
《海边的曼彻斯特》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痛苦和活着的故事,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曾苦苦挣扎在痛苦的泥潭之中,有的逃离,有的深陷,有的戴上面具苟延残喘。
时间会治愈痛苦吗?不会。
时间只会掩埋、封存、束之高阁、充耳不闻。
然后,活下去。
漫长寒冷的海边小镇,春天还会来到吗?
也许会,就像最后Lee离开的时候,打算把自己的租房换成两居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