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不花篇
小马宋分享《像间谍一样思考》一书中提到:在认识一个人并建立进一步联系这件事上,我有意无意地遵循了美国中情局官员“联系”目标对象的方法:
中情局官员会花费大量时间针对目标对象制作个性化的“钩子”,一个合适的钩子通常包含3个要素:初次见面的理由(如罗胖见面会),建立联系的理由(如合作出书和节目策划),持续见面的理由(如甲方闭嘴这个活动大概持续了5个月)。
书中还强调了建立信任和能够密切来往的基础:
建立信任、密切往来需要通过自然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接触,靠自身的专业能力证明自己值得信赖。“若每次会谈时你都为客户端上一杯拿铁咖啡,你或许会得到对方的喜欢,但是这种喜欢其实仅仅停留在咖啡因层面上——你的殷勤不是续约的保障。
我的批注:社交的本质就是资源和价值的交换,你不能帮别人,别人也就没法帮你,说白了就是你得带着礼物给人好处,并不是说真的带着月饼大闸蟹购物卡,而是能帮到别人达成业绩,或者能带来有规模、持续性的好处,比如你能左右自己的老板投资给对方公司的项目,或者你是新华社记者,你的一篇稿子能让对方扬名立万。价值不对等的陌生交流必然会变成尬聊,一定要记住,谈不多时,你就要亮出招子,我能给你带来……,现在我有个需求……就着这个方向聊合作,效果肯定不会太差。
人的发展其实又遵循一个马太效应,所谓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道理,就是你上升的层级越高,就会发现越多机会,所以也就会越来越好。
我的批注:层次高证明自己的能力也越强,自身能力强才会吸引更多的优秀者自己找上门来,接触的优质资源越多,自己又可以更进一步,反之亦然。
在方希的指导下,脱不花开始写作。就这样,一个在商业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专业人士,忽然有一天获得了一门新技能。脱不花将自己对商业的观察和自己的职业活动,都融入到了写作中。后来脱不花成为《财经天下》的专栏作者,也是科技媒体虎嗅网的知名作者。这种长期的、规律性的写作活动,不仅让脱不花克服了自身的惰性,也让她对商业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写到这里让我不禁感慨,从比较功力的角度讲,写文章确实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获得名声的好方法。我本人在文案这个圈子里获得的那一点点小小名气,其实就是从《一个广告文案的自白》开始的。在我认识的朋友当中,李叫兽、琢磨先生、万能的大熊、包括马佳佳无不是靠一些文字性的东西获得了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
我的批注:彭小六、李叫兽、千古刘传、李笑来、spenser、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彪悍一只猫、鼹鼠的土豆、成甲……这一些列我关注的公众号,无不是通过大量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最后通过多渠道变现的,没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