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视频第198期《你是巨婴吗?》,让我了解巨婴的世界,内容来自武志红的新著《巨婴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婴的国度。
《巨婴国》这本书深刻剖析了中国的国民性,与鲁迅的作品有得一拼,前段时间各大平台都下架了,罗辑思维这期节目也不在了,只能阅读电子版。
武志红说“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 -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初次在节目里看到,觉得太可怕了,我们怎么可能是巨婴呢?难道我们永远没有成长过吗?我们只能处于婴儿的状态吗?
作为现代社会的自由人,对每一个新观点、新思想、新概念总是保持好奇,总是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是巨婴呢?首先什么是巨婴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武志红说,巨婴,不是说这个人心态幼稚,而是说他的心理结构和反应模式停留在婴儿期,而且是早期,就是零到六个月的口预期。
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口欲期,1岁前,嘴部是快感中心;2)肛欲期,1- -3岁,肛门是快感中心;3)俄狄浦斯期,也称为性蕾期,3- -5岁,孩子有了明确的性意识,快感中心也转移到了生殖器部位,并且男孩有了恋母弑父的动力,女孩有了恋父仇母的动力;4)潜伏期,6- -12岁,性能量像是突然消失了一样,孩子们表现为更喜欢与同性伙伴交往;5)生殖期,13- -18岁,即青春期,性能量大爆炸,一个人身体上做好了生育的准备。
武志红认为,就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发展到了俄期,就会对人的复杂度,即性欲和竞争欲有很高的接纳度。譬如美国和英国,在整体上,就达到了俄期,其社会对性的复杂性和竞争心,有很大的包容,以及鼓励。没有发展到俄期,就意味着其心理年龄还在三岁前,而这又分为口欲期和肛欲期。肛欲期主要表现是控制和强迫,追求洁净和秩序,德国和日本就很像是处于肛欲期。
口欲期的集中表现是,好吃,并且什么事都要经过嘴来体验。口欲期不仅仅好吃,也因为嘴部最敏感,所以1岁前的婴儿,做什么都喜欢用嘴唇去感受一下。
巨婴也是。一切美好的事物,国人都想把它们吃到肚子里,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巨婴,即是成年的婴儿,而婴儿,特指一岁前的孩子。中国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1岁,这看起来已经够低了。而作者还有一个更激进的判断,认为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6个月。
6个月前的婴儿,有哪些主要心理特征呢?首先是共生,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共同使用一个身体和心理。更小的婴儿,他们甚至认为,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我。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婴儿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他们觉得,一切都是混在一起的。特别是,自己和妈妈,构成身体和心理的共同体。
其次是全能自恋,他们认为,我是神,无所不能,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我自己。中国男人的皇帝梦与女人的皇后梦就是基于此。
最后是偏执分裂,我是好的、白的、善的,我的意愿才能存在,你则是坏的、黑的、恶的,你的意愿就不能存在。导致他们认为英雄们都高大全,没有一点缺点,坏蛋们则没有一点有点。他们往往好坏分明,以二分法看待任何问题,不能做到兼顾事情的各个方面,要么全是好的,要么全是坏的,没有中间的灰度地带。
没有看过这期节目,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别人要是说我是婴儿,自己一定会与其争论、辩驳,但是现在回想自己的很多行为,比如对美食的热爱,认为自己的认识就是世界的全部,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的尊严别人不得侵犯,这些都是巨婴身上赤裸裸的特征。
对于自己就是巨婴,也没必要懊悔,因为不仅仅中国,其实全世界一定有大量的巨婴,相信自己并不孤独。值得庆幸的是,在人生的这个节点,知道了巨婴的概念,自己的世界有了巨婴的认识,自己便可以寻找方法摆脱巨婴的状态,通过刻意练习习得相应的技能升级自己的大脑,力求早日脱离巨婴的群体,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巨婴,巨婴的特点以及巨婴的形成,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谈到,怎么摆脱巨婴的状态,即没有可交付的解决方案。
巨婴不是说这个人心态幼稚,而是说他的心理结构和反应模式停留在婴儿期,而且是早期,就是零到六个月的口欲期。怎么摆脱这种状态?
要解决自己身上的巨婴问题,首先的认识巨婴,进一步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治疗。罗胖提到了四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就是爱,爱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追逐的一种能力。为什么爱是一种能力呢?爱不是与生俱来的吗?因为中国式父母经常说我对你好,那不叫爱,那叫摆布和控制。那爱到底是什么呢?正好是它的反面,叫理解和接纳。搞清楚双方的界限与边界,不要盲目进入对方的领域,试图去控制别人,理解和接纳所爱之人的缺点与不足,毫无芥蒂的接受对方才是爱。柳传志说诚信是一种能力。
父母因为孩子考了100分、获得什么奖、为父母争光等有利于他们时才说“妈妈还爱你”,那不叫爱,至少说那不是爱你,而是爱你为她带来的利益。而爱是接纳孩子比不上别人的孩子,没有考得高分,平平淡淡的表现。
第二种方法,是理智上认知自由主义,来治疗我们那个病态共生的集体主义,通过读书,通过读文章。通过认识元认知能力,习得元认知能力,然后调用元认知能力来认知自己的认知过程,思考反过来考量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做事的过程不至于调入本能的大坑,绕过那些有巨婴特征的大坑。
第三个方法,叫觉知。我们作为一个巨婴,当别人不符合我们的想象怒气蒸腾时怎么办呢?稍微慢一拍再去说话。因为人对自己情绪的觉知和觉察,本身就在瓦解这个情绪。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本能都带有巨婴的特征,慢半拍调动系统2跳出来思考,更理性的东西可以阻碍巨婴的发挥。
最后一个方法是是行动。一个巨婴他最恐怖的牢笼是永远在自己的脑子当中。一旦开始行动,这种行动包括各个层次的,有可能是做一把木勺子,也可能是创建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踏出一步开始行动,马上就脱离了那个想象中的世界。因为你不断地要面临犯错,面临纠正,面临要和他人的协作,面对要说服他人,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你就把自己身体里的那个巨婴抛在自己的身后。
行动,尤其是快速行动,把一个空想的人变成面对具体事物的人,把一个只管批评的人变成提出建设性质疑的人,把一个眼高手低的人变成脚踏实地的人。行动更是幸福的来源,幸福是什么就是,有事做有所期待。古典也说投入是建立深层兴趣的不二方法,更是幸福快乐的活力源泉。
让自己不断践行这些方法,不断摆脱巨婴的这些特征,不断与自己抗争,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