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
赵一诺读了《朝花夕拾》故乡
好词
青海青山、奇山秀水、清逸秀丽、寸草不生、装聋作哑、装腔作势、装模装样、若无其事、舞刀弄棍、瓮中捉鳖、胸有成竹、千山一碧、万山丛中、千姿百态、山石壮胆、山清水秀、山高树茂、谷下有谷、巍然屹立、山势雄伟、群山簇立、尖声尖气、指手画脚、油腔滑调、东跑西颠、爱不释手、忍俊不禁、愣头愣脑、玩耍嬉戏、千山万岭、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牙牙学语、抱头鼠窜 、逃之夭夭、穷追猛打、乱作一团、鸡飞狗跳、耸立云霄、云雾缠绕、奇峰耸立
好句
1.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2.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3.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4.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这祭祀,说是三十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所以很郑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个忙月(我们这里给人做工的分三种:整年给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长工;按日给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种地,只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5.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6.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7.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
8.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9.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10.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感悟
读了《故乡》后,在我记忆中最深的人物莫过于闰土了。那时,他还是个少年,天真无邪,活泼善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可岁月无情,多年后,迅哥大了,闰土也大了,粮食,金钱等一些社会性的问题困扰着闰土,那个活泼大胆的少年不在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中年汉出现在鲁迅面前。当我看到,迅哥激动叫了一声闰土哥时,而闰土却默不吭声。之后又喊了一声老爷时,我知道,他俩的友谊早已在这残酷的社会中磨灭了,童心与无邪都已被现实那昏黑、阴冷的现实磨光了,正如文中所说的,他俩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人们常说要懂事,可是,我觉得还不如天真无邪,欢声笑语,自由自在的生活好,童年的迅哥,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虽然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友谊才是挖出金子的铲子!大人们总是以为吃饱穿暖学习好,就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可这些却恰恰是我们这些孩子最想忽略的!像文中迅哥和闰土一样,他们的家长自以为给了孩子该给的,可是却万万没想到,有时自己所忽略的东西,却正是孩子所要的。小说中,鲁迅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