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政府组织:
宋代的政府组织是汉唐以后最弱的一个,在制度上因袭唐代的制度,但是只有松懈,毫无建树。
宋代的宰相真惨。首先军事权分出来归枢密院管了,然后财政权分出来归三司(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管了,然后人事权还被一个考课院(审官院)给管了,最后皇帝还统揽了大权,更惨的是连行驶监察权的谏官都独立出来不归宰相管了……感觉跟一个咨询顾问差不多。
宋代的监察权在谏官,但是在唐代的时候,谏官还属于宰相管的,到了宋代连谏官都独立出来不归宰相了。谏官就是招来提意见的,不提意见就显示没有价值,提了意见,提错了也没关系,免职了才有名声。于是谏官都跟宰相对着干,宰相说东他们必然说西(宰相表示心好累……)
宋代的地方政府分为三级,最高叫路,相当于唐代的道,中间一级是府/州/军/监,最低一级还是县。因为五代军人作乱过甚,宋代的中央政府不敢让地方官掌权过大,于是让这些人都住回中央养着,然后派出去知州知府到地方去掌管行政权,于是宋代根本就没有地方官……
之前唐代道一级的观察使从监察官变成了地方行政长官,到了宋代,这个变得更甚,这个级别又一个人变成了四个!帅、漕、宪、仓,各管兵工民事、财赋、司法、救恤,所以知州知府们现在得伺候四个人……
宋代的财政税赋收入,全部押送到中央,地方上一点不留,所以地方贫弱,后来辽人打下来的时候,把首都打下,地方上就一点抵抗力都没有了,国家土崩瓦解。
宋代的考试制度:
五代时候兵荒马乱,门第败落,门第是唐代时候的大学,没有了门第,读书人的教育也就无从说起,所以宋代的时候读书,很多人都是读死书,做政治还是差点。
另外,唐代的时候有考虑平时成绩,而不仅仅考虑考试当天的成绩。而宋代非常严格,采取的是“糊名”考试制度,所以当天的发挥很重要,有时候老师看重某个人,也不能推荐上。
宋代重新兴起教育,复活社会学术空气,这是极好的,另外想改变考试内容从诗词改成经义,但是似乎失败了。
宋代的税赋制度:
宋代的税赋就如唐代时所说的,实行的是两税制。本来租庸调已经包含在田赋里了,结果到了后来大家都忘了,在田赋之上有开始征役和摊派,导致民众负担极重。
另外宋代的地方官员,经常拿当地稍微有钱一点的人来办事,动不动就要花钱,最后有钱的人一家一家地被整死了。后来王安石变法要把这些钱摊派到每家每户,结果又被司马光恢复了,后来又被蔡京重新实行了,反正变来变去的,不过从那时候起到清代,就没有再征力役了。
不征力役,国家就只按照地来收税,结果国家觉得人口不重要了,所以越来越不重视户口的排查,到了清代,更是无从查起了。后果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田地、不参加科举、不犯法,一辈子都可以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关系,这可真是奇葩了。
宋代的兵役制度:
宋代的兵役更奇葩的存在。宋代有禁军和厢军两种,禁军就是精装的兵,为中央军,厢军就是其他老弱病残的兵,为地方兵。水浒里林冲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宋代定都开封,是个非常错误之举,因为开封北边是一马平川,辽人三几天冲刺就兵临城下了,但是宋太祖也很难,因为五代的时候把各种基础设施田地都破坏了,朝廷只能从江南获得粮米,但是粮米只能运到开封,所以只好定都开封了。
宋代建国的时候,南边和北边都没有平定,后来宋太祖决定先把南边容易的平定了,北边难的让继任者宋太宗去搞,结果宋太宗打了两次都败仗了,还被辽人射死了,后来宋朝就定下基调,军事以防为主。
宋代被五代时候吓怕了,又要抑制军人,提倡文治。后来王安石就想恢复古代民兵制度,农民当地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当兵,但这样养出来的兵并没有什么战斗力。而且这种病是没有退役的,一直养到六十岁退休,所以兵越养越多,又因为节度使不敢外派,文官也越养越多。终于宋代成了一个因养兵亡国的朝代。
不过宋代一个好处是尚文轻武使得学术复兴,为后代的宋学(理学)打下了基础。
宋代军事上更惨的是,打仗要靠马匹和兵器,而宋朝建国的时候,两个出产良马的地方分别在辽国和西夏手里,而东北产铁的地方也在辽国手里,想提高兵力都没有资源啊。
所以这一章读下来,感觉宋代真的好惨,除了学术上有所建树,其他的好像处处受到制约,放不开手脚来做任何事情,所以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的变法失败,也是情理之中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