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坚持不懈的老师,哪有锲而不舍的学生

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一直信奉的是身教胜于言教,并且长期以来,尽我所能地做出表率以影响我的学生。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等师范学院,不折不扣的中师生。像许多中师生一样,因为没读过高中,知识储备其实是极其有限的。

记得女儿读高中的时候,他们的语文老师要求买一本《唐诗三百首》从头至尾背一遍。陪着女儿学习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教的小学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何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背《唐诗三百首》呢?

我说过,我是个急性子,有人说我行动力强。那时我正接手新的一年级,一丝犹豫也没有,我在孩子们刚刚进小学校门,还没有认全汉语拼音的时候,就号召家长们给孩子买上红色封面清朝蘅塘退士编赵昌平解的《唐诗三百首》,开始着手从张九龄的《感遇》开始一首一首和孩子们一起学下去。

如今,这届学生已经要升六年级了。我们不但学完了《唐诗三百首》,而且还读了很厚的一本《宋词三百首》、《论语》,字典上的生字解读也一直在坚持读背,课外读物——尤其是整本的小说,孩子们也读了不少。上个学期,语文课上不知怎么涉及到了有关刑法的事,我提起自己刚刚读过的莫言的《檀香刑》,有的孩子就马上买来读。读完一本还不算,接着找来《生死疲劳》继续读。

有一次,我说写好作文需要想象力和洞察力,想象要和现实相吻合,顺便提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里蕾梅黛丝坐飞毯升天的事情,讲了作者在写这段时苦于不知道让蕾梅黛丝怎么飞起来,后来看到女仆在院子里晾床单,风刮过来,床单的一角掀起,飘飘欲飞,忽然灵感突起,觉得再没有让她坐着床单飞天上更美更贴近现实的办法了。

没想到,这顺口一说,后开有个女孩子居然拿着厚厚的《百年孤独》读得津津有味,我走到她身边都没有察觉。

最近我一直在读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里面的许多句子都非常精妙,我常常大段大段地背给孩子们听。比如“那圆润响亮、如痴如醉的歌声会产生神奇的力量,让她仿佛沉浸在一片火烧云发出的霞光中。旋律如泣如诉,诉说着屈辱和痛苦,节奏激发出婚礼与死亡之间的联想。唱他的姨妈早已过去,现在想起来的只有他的歌声,觉得我在你那离开之后的几个钟头里心神不宁。甚至到后来就就像一艘驶过的大船,脚起的余波,小浪平缓,朝岸边扑打,梦幻班渐渐慢下来。要么就像钟楼里传出的钟声敲中人早已回家与家人重庆欢聚唯有同中仍在颤悠悠的挣扎。”“这时我注意到他很像你。不是相貌相似,也不是衣着相似,而是挑剔、不依不饶的神色相似,不屑一顾的匆匆一瞥相似。”

读到“不屑一顾的匆匆一瞥”时,那个读《百年孤独》的女生一边嘴角一翘,眼皮上翻,头微微一侧,黑色的眸子很快向旁边一瞥,露出一大片眼白,身体还轻轻抖动——模仿出她认为的“不屑一顾的匆匆一瞥”。惹得我忍不住笑起来,她觉察出我在看她,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至于课本上要求的必读书目,比如四大名著,我也只是建议,并不做硬性要求。有的孩子找来小学生版的读,有的拿着大部头的原著读,有的读不了这些,一本本读校园小说。我都由着他们,喜欢读便是好的。

只是读书背诵积累还不够,我开始带着孩子们一起写作。

说实话,刚开始时,简单的句子都写不流畅,需要改来改去,标点符号也不确定。但是我没有放弃,这两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天写点东西。慢慢地,我觉得自己有了一些进步,写东西不像以前那么吃力。

没有坚持不懈的老师,哪能有锲而不舍的学生?我自己可能成为不了什么写作大咖小咖,但是我的这种精神确实潜移默化影响了我的学生。

这不,这个暑假里,班上的一些孩子跟着我写起来。她们中许多人居然开始创作小说,发给我一篇篇连载。

下面是一个叫林琪涵的孩子的文章:

招娣悲惨的一生(一)

招娣的名字是爹取的。生她那天,炕头的

油灯忽明,忽灭,爹蹲在门槛上抽了三袋烟,最后把烟在鞋底灭了:"就叫招娣吧,贱名好养活。

以后还能招来个弟弟。".

娘没说话,只是把她裹进打了补丁的包被

里。那年是1963年,华北平原的寒冬,土坯房的的墙缝里钻着风,呜呜地像哭。

自打招娣记事起就知道自己的往务。她得

喂猪、割草、带比她小四岁的妹妹盼娣,还要在吃饭时把碗里的红豆暮干偷偷拨给爹,--

娘说,爹才是家里的顶梁柱,得吃结实了才能干活,才能挣工分,才能·….才能盼来个弟弟。

七岁那年,娘真的生了弟弟,弟落地那天,爹买了两串鞭炮,在院里炸得震天响,碎屑落了招娣一肩头。她望着娘虚弱地抱着那个皱巴巴的小婴儿,突然觉得灶台上的剩饭比往日更凉了。

“弟弟叫胜男,”爹说,“这名字响亮,能压住丫头片子的晦气。”

……

我吃了一惊,觉得不可思议,似曾相识,开始怀疑是不是抄的。

于是联系她,下面是微信截图:

她的回答让我一惊,急忙把截图发给我们的数学老师。

想起那个读《百年孤独》的孩子,我把林琪涵的作品和回复都发给她,下面是她的回答:

又赶快截图发给学老师:

忽然想起海伦凯勒的第一篇作品被质疑抄袭的事情,心中的疙瘩忽然就化了——其实不管是模仿的,还是完全是自己写的,都不要紧,主要是孩子们喜欢写作,开始试着按自己的方式搞创作了。

下面再附另一个孩子的连载中的一段,大家可以评论区留言。

我有点激动,有点骄傲,看来,孩子们最低是喜欢上了。

第七章

冰冷坚硬的现实如同淬火的铁棒, 将我炽热的宣言反复推打。母亲萎靡不振地推着我,我的眼中黯淡无光,陈主任的话如陨石一般冲撞在我胸膛,在我心中留下一道沟壑,摔出一个陨石坑。母亲正推我在医院楼下晒太阳,可上天就仿佛我的心情,一团团黑压压的云朝我们席卷过来,一下子改天换界,一颗豆大的雨滴掉落在我的手背,有的是雨水,有的是泪水。脸上早已涕泪双旁沱,晶莹的泪光在眼眶打转,模糊了眼前的视线。

擦干眼泪,母亲匆忙将我推向医院。回到病房,我的眼前阵阵发黑,母亲去接热水,独留我一个躺在床上。我精神失了常,病房中能砸的早就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我好想躺进去,与黑暗融为一体,不再拖累母亲。

母亲嘴中啰嗦着,拧紧保温杯,柔和的眼神看向我,却见我浑浑噩噩地站在窗前,正挪步走向窗外。母亲上前拦住我,痛哭流涕,双手紧紧抱住右腿,泪水浸湿了我的白裤子,如一朵朵白梅般晕染开……

我的内心终究是崩溃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