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然而不放假的中秋节让人都没有好好赏月的闲情。团圆之夜,其实只想说一句,大家都要快乐哦。
下了地铁站,一位母亲对小女孩说:宝宝你看,今天的月亮圆不圆?
孩子很努力的踮脚:我看不到,妈妈抱我!
我情不自禁的低头而后抬头,孩子圆圆的脸很可爱,天上圆圆的月亮……又大又白。
可怜我也算一个“伪文青”,但是抬头盯着月亮想了一路,什么“白玉盘”、“明珠”之类的描摹不是显得俗套就是被用滥了。
于是我就盯着月亮,一直盯着,天上没有星星,晴朗的夜空也无甚遮掩,看她偶尔从棉絮状的云层中隐去又浮现。倒是成群结队的高楼和昏黄的路灯掩映着明月的余晖,像极了曾经想象中的“都市满月传说”——可惜我没有变身,只是安然的走进了校园。
一直抬头望月不免有些愚钝与单调,便摘下了眼镜,这下可好!月亮莫名的大了一圈,身上的黑色胎记的的确确不见了,而光晕突然间盛开,远处的顶光像是被点亮的星盘。美,模模糊糊恍恍惚惚时最美。
抬头看着月,身边的景自然视而不见了,但是耳朵依旧老实的窥探着这个世界。
身边应该是一对情侣走过,女生甜甜嗲嗲的声线很像是青春最美时刻的慵懒呼吸;男生低沉的笑声竟然有些婉转,像极了温润的书生。——“汪,汪!”心里的小狗如是叫。
之后偶遇的怕是一对夫妻,女的问:坐在这里看月亮好不啦?男的答:这里石阶容易着凉,在那里可以透着树枝看月亮,更漂亮。——“嗷呜……”心里的小狗如是叫。
经过学校的草坪,孩子的声音哗啦啦的涌了过来,咿咿呀呀的叫声,有种丧心病狂的活跃感——对社区开放后不大的学校成了周边居民最好的小公园(题外说一句,大一时我以为都是教师子女和大学生私生子)。——“……”心里的小狗估计是死了。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不见得吧,这些聒噪的小孩子的嬉笑,哪里有什么孤单。只是这月,让人心里安静得可怕,习惯自言自语话唠的我都成了哑巴,这月亮太过魔性,我都挪不开眼睛。
安静、只是安静。嬉声?惜声、稀声、息声……谁知道呢。
月亮被忽然出现的大树挡住了,看我寂寞,大树都主动找我亲吻——印证了一句话,“走路还得看地上”。
揉着脸走进宿舍区,是猫。
一只月光下的大脸黄猫,傻不拉几的也望着月亮,我看了会儿猫,又看了会儿月亮——就这样吧。
月亮不曾变过,一如我也不曾变过。那些曾经一同望月的伙伴、亲人,如果看到了熟悉的月光,请再用心的找一找,或许有一缕,只是我迟到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