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忆秦娥》

徐则臣的《忆秦娥》用词牌名做题目,巧妙地把主人公的名字嵌入现成的大家熟知的这个动宾短语,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引发思考:秦娥是谁?谁忆秦娥?为什么要忆?跟李白的《忆秦娥》一样吗?难道主人公也经历了“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咸阳古道音尘绝”吗?

秦娥即七奶奶。她老得不像样,活得不像人,整天待在她的黄泥屋里,几次都差点要死了,却又顽强地继续残喘下去,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我不能死,我怎么能死呢?这让周围的人很不明白,一个已经七老八十的人怎么就不能死?二十多年来这个问题几乎被人忘记了,七奶奶仍旧还活着,陪伴她的还有一直放在墙角的那口棺材。

原来七奶奶心里惦记着一个人,这让她始终不能放心地死去。这个人叫汝方,是七奶奶丈夫徐七的大哥的儿子,也就是七奶奶的侄子。徐七给了七奶奶海陵镇最隆重的婚礼和最令人羡慕的幸福,他们走哪儿海陵镇的人就喜欢跟到哪儿,不是去看风景,而是去追随他们的幸福。但是这样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战乱时期徐七出外做生意,长久的离家让徐七对家里的妻子和一应事务无法好好的照顾和料理,于是把家托付给自己的侄儿,也就是他他大哥的孩子汝方。大哥比汝方七大三十多岁,可以推算,汝方和徐七以及七奶奶差不多岁数。

抗日战争那段历史每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国破家亡,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中,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个离得更近,日本人在中国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简直罄竹难书。在这样的环境下,七奶奶天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丈夫不在家,因为长得美,她成天往自己脸上抹煤灰,尽量不让人看见她的美貌,以防日本人对她图谋不轨,她还有小女儿要照顾,而家里的侄子汝方跟她年纪相仿,他就像救世主一样守护着七奶奶,她的丈夫一年回来几次,而余下的时间都是七奶奶和汝方在一起生活,天长日久两人渐渐产生了情愫,七奶奶喜欢上了她的侄子汝方,而汝方也喜欢上她的婶婶秦娥,因为徐七,两人虽相互爱慕,但终究没有走出那一步。

七奶奶活到九十一岁,许多人和事都忘记了,包括去看望她的“我”,虽然祖母极尽耐心反反复复向她解释说明“我”是谁谁谁的儿子,但七奶奶却只大概记得“我”的父亲,无法想起小时候经被高高的门槛绊倒直接跪地下给她磕头的“我”。她看似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对祖母所讲这个走了那个没了的故事里的人物毫无兴趣。但当祖母提到汝方也死了,且死时大声喊了一个陌生的女人的名字时,“七奶奶瘦小的身子在温暖的阳光中抖起来两眼发直,嘴唇哆嗦的更厉害了,像是突然得了疟疾,仿佛一堵破败的土墙一点点地坍塌,缓缓地倒在地铺上。”

徐七的死似乎和汝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汝方的悲痛和毅然决然的离开又让让让觉得他好像跟徐七的死完全没有干系。他离开了徐家,身后的大门是七奶奶亲自为他关上的

或许,七奶奶曾求过他留下,他终于还是没有。

于是,长达七十一年的相互思念,相互牵挂,藕断丝连,互相亏欠,终于在将要离开人世时爆发,像决堤的洪水,汝方在最后挺直身子,大喊几声秦娥。而我们的七奶奶也终于肯定了,她所深爱的人也深爱着她,她所所念的人也念着她。于是,她安心地安然地无憾地爬进棺材,带着心满意足和无限的幸福爬进早已准备好的棺材,溘然长逝。

作者用最淡然的笔调,娓娓道来最深沉的情。一个再也不嫁,一个终身不娶,“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却只遥遥相望:“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感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徐则臣是7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2014年8月11日,他写的小说《如果大雪封门...
    梦萦绕之阅读 5,043评论 8 10
  • 《忆秦娥》也是徐则臣的一个短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觉写的一个快要被人遗忘的老太太七奶奶的故事。感觉类似《花街》,陈年...
    咸蛋螃蟹阅读 5,703评论 23 69
  •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
    小邱同学_阅读 1,833评论 0 2
  • 【作者】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
    泗水润川阅读 2,905评论 0 3
  • 明末福建福州人徐兴公(1570-1642)写作了《金瓶梅》、《石头记》(红楼梦)、“三言”、《情史》,还有可能写了...
    廖一壶阅读 7,73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