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是破足道人念给甄士隐几句言词,寥寥几句道尽了人世的沧桑,功名、金银、娇妻、儿孙到头来就是白茫茫的一场空,甄士隐听罢自随疯跛道人走了,所谓好就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封建社会,读书人最终目的就是入世当官,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也只有读书才能改变阶层和命运,才能光宗耀祖,所以千百年读书人孜孜以求。但是最终结果又如何呢?单以明朝为例文臣武将,少有好结果的。单说明成祖朱棣时期的解缙,风华正茂,满腹经纶,因参与太子之争而下狱,最后落得个冻死的结果,明嘉靖皇帝时期的首辅哪一个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从张聪到夏言,从徐阶到严嵩。首辅走马灯似的换,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仕途的险恶,帝心难测,不,他们当然知道,他们可能更在意封王拜相,封妻荫子,光耀门楣。那是封建时代文人的价值观,他们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连万历时期的权臣张居正都没有幸免,活着的时候有多风光,死后就有多悲惨。所谓的将相,结局好否,最终也只是统治者的一句话而已,就如《好了歌》中帝王将相今何在,也只是荒冢一堆而已。
世人总是对金钱无限的向往,但是又有多少贪官污吏,名商富贾生前是把他们的钱花完了呢?清朝贪官和珅在乾隆朝因受帝王宠爱,聚集了大量的钱财,当乾隆死去,他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后来的皇帝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他。那时一句民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一身所聚的财富生没带来,死没带去,没给自己带来好运,徒增了一个贪官的骂名。明初首富沈万三,在明朝时还曾自费为明修过长城,但也最终没逃过朱元璋的手,财富散了命也没了。清末胡雪岩由一个小学徒成为红顶商人,他积极参与政事,为清廷征粮借款,为左宗棠筹措资金保新疆。结果还是在靠山倒后,所有的财富都是一场空。京剧里有“眼看他起高楼,要看他宴宾客,要看他楼塌了”。所谓登高必跌重,世事的变化,人世的沧桑,财富聚太多也带不走,可能终为它所累。
世人都爱娇妻美眷,特别是封建社会,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只要你有钱,文人骚客与妓女吟诗作画,弹琴听曲也认为是风流之事。但是你美眷再多,在你树倒猢狲散的时候最终也不是你的。明朝官员被抄家,家里的女眷要么买于为奴,要么充作官妓。
儿孙满堂,可能是所有垂暮之人的天伦之乐,在农耕时代,人多是好事,男孩多那就更好了。殊不知打仗父子兵,上阵亲兄弟。曾国藩建湘军,打仗时时把自己的兄弟带着。在他的破格提拔和培养下,他的弟弟曾国荃还屡立战功。说到用商业手段打败胡雪岩的盛宣怀,生有八子八女,其中更看好四子盛恩颐。他死后为孩子留下丰厚的遗产,可是他的孩子多半不争气,就拿盛恩颐来说一夜之间就能输光一整条上海街,这样荒唐即使有再多的钱也不够花,果然没几年他的子孙就败光了家里的资产,整个家族四散崩溃。
好了歌里认为功名、财富、娇妻、子孙最终都是靠不住的,甄士隐结合自己的遭遇最后也看破红尘随他而去。
好了歌对世道比较悲观,对人生比较悲观,在乱世,遭遇太多不幸的人们往往喜欢寄托于僧道,他们需要精神的寄托。但是我要说不管世道如何,人总要积极面对。
古今将相又如何,总不是荒冢一堆。但是对那些为人们做过贡献,在历史上有功绩的人,人们总是记得他,歌颂他。如苏武牧羊,他那铁骨铮铮民族气节,如岳飞,他的满江红,大气磅礴,人们认为他是抗金民族英雄,如于谦,在明朝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不会个人安危,虽然他最终结局不好,但是人们记得他,这样的英雄虽然最终也是枯骨一堆,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黄金白银人人喜欢,但是不可过贪,巧取豪夺,贪污受贿得到的不义之财最终会为它所累。所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清末山西富户乔致庸有钱了为乡里修路架桥,像这样的富户人们还是拥戴他的。
娇妻美妾在现代社会本是不允许的的,所以没什么好说的。说到儿孙,儿孙不成器,总跟自己父母的教育有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没有带好头,又能期望子孙怎样。曾国藩同样是晚清时候的人,他对子孙教育非常重视,《曾国藩家书》到现在为止都为很多人推崇,他虽没有为子女留下什么财富,但是他的为人做事,他的悉心教导,对子女的影响深远。所以曾家子孙在后来的各个领域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孩子的成才与否跟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子女不能成才作为父母应该反思下自己是否为孩子做了好的榜样。
好了歌里面一切都太悲观,但只要我们板正心态,一生正气,一心向善,好好教育子女,最后还是应有好的结果的,不会到头来一场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