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富有生机的。课堂通过朗读、品味,激发学生的激情,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相互对话。如果这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物的形象呈现合理,学生都能自然而然地表述出来对文本的体会,师生互动自然,而且都将能将作者的理念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就是一节好课。
我不喜欢公开课里面有太多的娇柔造作,老师多次的试讲,学生反复的练习,答案近乎标准。这样的课堂,教师、学生都是课堂的傀儡,学生真正学到的甚少。课堂好像一个表演的舞台,我喜欢真实的课堂,生动灵气的课堂,即使课堂中有错误,也是课堂的亮点,恰恰是一节好课。
今天应羊二庄学校曹艳老师的邀请,我们“乡村首席工作室”的六位成员前去观摩了一节六年级语文课《我的战友邱少云》。曹老师对整节课的设计完整;从激情导入,课文背景呈现,课堂任务呈现,视频欣赏,最后以“志愿军遗骸归国”视频为拓展等,可以说课堂是完整的。曹老师备课也十分的用心,花费了很大的精力。评课应该是有“温度的”,我们应该看到讲课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公平公正的评价这节课。当然,再完美的课堂也有纰漏。真诚的评价,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也是听课教师对作课老师的尊重。课后我们首席工作室的成员和曹老师一起坐下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曹老师首先对自己这节课的设想进行了介绍,从课件的设计、视频的查找以及课堂中呈现的小瑕疵,并真诚地希望同事们提出异议,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接着,张宁老师直言不讳地指出课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课件冗长、问题答案课件中是否呈现、音频、视频的修改等。王新华老师则针对课堂环节的设计、朗读指导、板书以及课堂的拓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特别指出“语文课堂要用’情”贯穿全文”.教师适时范读并引领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品味邱少云的精神品质,从而感受到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进一步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将本节课完成升华。
听了这节课,我深切的感受到“读书、学习、专业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要想教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必须储备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断的水源——活水。如何提升自己?“”阅读专业书籍”“多听课,多评课”。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永远在路上”,只有走出去才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