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习惯让你默默坚持五年以上?(原问题)
有没有一种习惯让你默默坚持五年以上?
关于习惯,有太多的文章和观点了。当然谁都可以说,大家一致的观点就是:为了某种结果或者目标,需要养成某种习惯,于是,不管快乐与否,不论是否舒适,就得坚持,所以,普通人的观念里头,坚持和习惯总是一对双胞胎。还有更滑稽的被以讹传讹的观点就是,21天养成一种习惯,于是人们就会忍耐21天。然后就天真地觉得,21天就会万事大吉,甚至21天以后可能就会脱胎换骨。(wm197049)
真是这样的吗?
每个人身上都有坚持或者不坚持五年以上的习惯。比如刷牙,睡觉,洗脸,读书,散步,交谈,等等。人们惯常于讲好习惯,而不是坏习惯,讲得更准确一些,人们惯常于讲对自己有益的习惯而不是有害的习惯。
而有益的习惯,恰恰往往是长期才能见效的习惯,它们的敌人是立竿见影就有效的习惯。比如迟睡玩游戏的习惯,和早睡早起的习惯,就是拿有意识有规律的惯常做法,对付有规律无意识的惯常做法。
还有个误区,习惯的定义。习惯就是天长日久,溺习而成的惯常做法。也就是说,一般的时候,某个时间段儿某个人极可能做的事情,这就是习惯。有人某一天不做一件事儿就会伤心得不得了,而做了又会大喜过望,这根本不属于习惯。换句话说,习惯就是一个人日常生活当中的大概率事件。并且是使他愉悦的大概率事件。
比如某人习惯周末聚会,喝酒,某人习惯早起跑步半小时,这都是使人愉悦、准确一些说就是不做不愉快的日常大概率私人事件。
所以我认为,好的习惯不一定是能够意识到愉悦的日常个人大概率事件,最起码应该是不做就不愉悦的个人日常大概率事件。
所以,我认为习惯最起码应该和愉悦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坚持成为双胞胎。
有人认为做到习惯是痛苦的,事实上好多时候人们表现得也是痛苦的,比如早起对于一个晨起懒惰的人来说。于是,人们的思想就会顺延痛苦——痛苦地坚持一种习惯,是为了什么什么目的。类似于需要月月兑现工资的员工,恰好遇到了往往谈及理想和情怀的老板。
好多养不成好习惯的人,就是那些看好月月兑现工资的员工,他们习惯于眼前的舒适,而倡导养成好习惯的人恰恰成了拿情怀和理想说事儿的老板,他们看中长期的结局。
如果,改变一种看法,就看我们眼前的事情,是不是能够有所改观呢?不妨试一试。不要用长期忍受痛苦换得某一刻开始以后的欢乐来看待习惯的养成,也不必用习惯养成以后的好的情况来不断鞭策自己。我们就把注意的焦点放到事情本身上面来。比如我们体会跑步的感觉,体会每跑一步,肌肉的感受,或者,跑步时候四周的风景,吸入肺部的新鲜空气的味道,跑步的人的英姿,等等。
我们用体验的新鲜感和细微感来配合自己习惯的养成。这是个习惯养成的秘密。专注事情本身而不是结果,专注体验而不是目的,当然更不是拿出受难者心理来盼望受难后的涅槃,更不是掰指头苦苦数念那21天的结束。
21天养成习惯,只是基于思维通路建立的生理基础,而稳固习惯的养成还有九十天的等待,甚至更长。急功近利的人往往把习惯当做工具来对待了,这是个天大的误区,有人甚至认为,养成习惯便会不痛苦,其实,真的养成习惯便会一辈子不断地做下去,不是做了会痛苦,而是不继续做不舒适。
坚持,从而养成一种习惯。是驯养自己的开始。有强制的成分,是违背内心的,也有诱惑的成分,从而美化了结果,而我们出发时候应该叫做目标。
如果把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大概率行为拿一个目标来约定,一般人只考虑到实现了目标以后的好处,用功利来引导自己。如果再强制性地每天喊口号、举拳头、晒出勤、打卡公示,就有作秀的嫌疑,记着,每一种习惯的养成,都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是你自己的事儿,不是别人的风景;第一不是工具,第二不是诱惑。
长期忍受痛苦换来的快乐,当然使人有一种报复心理,而期间所承担痛楚的,当然是习惯的承载者——自身。这又是为的什么?
无非功名利禄。
可以说人们上了习惯的当,上了提倡你养成某种所谓好习惯的当。
我喜欢爬山,习惯的是爬山时身体的感受,山里的美景,最最喜欢的是山里恣肆随意生长的花花草草、鸟虫小兽。第一,没有健身的目的,第二,没有放纵心情的企图,第三,更没有逃避现实的嫌疑。就是纯粹喜欢爬山的感觉,习惯到山里走走,爬爬。
所以,我的动机是最单纯的,一有时间,我就在山里。这是我的习惯,也没有因为哪天没爬山而痛苦自卑,也没有因为最近爬山频率高而沾沾自喜,我没有功利,也不去炫耀,愉悦是我的,又没时间四处张扬,更没有让人监督我爬山的意思。
读书,书法,欣赏音乐,户外,游泳,骑行,写作,餐饮,思考,分析经典影片,旅行,拍照都是我的习惯,多久了?很久了。我不论时间长短,但愿一直能做,做下去,因为我很快乐于此,从未想过坚持。不做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