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当心误入指向陷阱
书中论述的核心是力量,在时间轴的分布中,“当下”成为了关键词,不是之前,也不是以后,仅指现在此刻的力量。我明白作者的用意,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对未来杞人忧天,也不要对过去念念不忘,这样劳心费力的根本没必要,是浪费精力。
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去看待,每一本书的主旨都是相对固定的,比如一本书讨论经济、讨论IT、讨论教育。这本书也不例外,它更多是针对个人精神层面的指引,而大多数的哲学类读物也是如此,是点对点的进行,即注重个人意识方面的提升,很少关注集体乃至国家层面。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的切入角度非常刁钻,直接对应的是个人,并且是对于自身意识有缺失的人,帮助是最大的。而对于有丰富人生感悟的人,乃至有宗派哲学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就没有太大惊喜。无论如何,它不是一本正统的教科书,也不是人生真理。老话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人无完人,书无极致,吸收作者精华的同时,也别忘了再鲜美的鱼儿也有鱼刺,当心卡喉。
如书中这样描述当下:【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一个记忆的痕迹,它储存在大脑中,是过去的当下。当你记起过去发生的事情时,你就重新激活了那个记忆,而你是在当下做这件事情的。未来是一个幻象的当下,是思维对未来的投射。当未来来临时,它是以当下的方式到来。当你思考未来时,你也是在当下做这件事情。很明显,过去和未来本身没有现实性。就像月亮本身不会发光一样,它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过去和未来仅是永恒的当下的光线、力量和现实性的反映。过去和未来的现实性都是从当下借过来的。】
着力点放在了眼下的事务上,好处自然是可以将眼下的事情处理好,但是原作者规避了两个问题,历史上的教训与经验如何看待?未来的谋划与准备如何进行?如果这两个常识性的基础问题不能回答好,那么这就是该书最大瑕疵点,必然会遭到质疑。
其实针对这个问题原作者完全可以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注重当下的力量,并不能完全避免正常思维的运作,不能按照特例的大脑去要求所有普通人,有思维是正常的,有“小我”也是正常的,虽倡导活在当下这种理想的情形,但是不排斥对从前以及未来的适度思维。否则会让偏激的人认为,这是另一种消极避世的手段,是鸵鸟遇到危险只会藏头露尾的愚蠢。
正因为世界上有很多的理论陷阱,尤其表现在哲学以及宗教中,所以我其实有些反对年轻人过早的触碰这些,在没有良好引导的条件下,人格尚未完全形成,阅历也不足够支撑辨别好坏时,难免误入歧途。
很多矛盾的说法就存在于一本书中,甚至存在某一门学科,某一门宗派之中,在涉猎不深时,想要发觉一些陷阱歧途相当困难,我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告诉大家,只能是谨慎前行。
在求同存异中逐渐发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