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飘飘洒洒的下了一天一夜的雨,洗的天空湛蓝湛蓝一尘不染,润泽的大地万物萌发一片新绿。
唐代诗圣杜甫《春夜喜雨》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 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 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多年没有下这样大的春雨了。
往年 ,老天爷只是远亲吊孝貌悲而无泪,今年却慷慨的风雨俱来。阵阵大风挟雨似箭,打在人的脸上生疼生疼,这那里是春雨呀,凉意森森,分明是秋暮冬初。风向多变,雨随风转,由雨而雾,似雾像风,缥缈似江南烟雨。我曾领略过江南乌镇的烟雨,软软的、糯糯的、朦朦胧胧的细的像烟,悬浮在你的眼前,环绕在你的周身,腻在你的脸上,凝聚在你的眉毛和头发上欲滴不舍,那质感恰似江南人温吞的性格。不像我们北方的烟雨,喷雾器里喷出来的一样,硬硬的,脆脆的,虽也缥缈但掷地有声,打在脸上沙沙的,落在眉毛上和头发上颤几颤,就毫不留恋的簌簌滚下,那质感随我们北方的汉子。
去冬今春没有过有效降水,清明时节正是花儿含苞欲放,小麦返青拔节的关键时期,突降中雨,可谓久旱得甘霖。一天一夜的春雨,把梨乡的万亩梨花滋润的白璧无瑕,雨后初霁,银光闪闪,“白雪皑皑”,如北国之冬。微风拂煦,蕾儿竞相开放,随风轻轻荡漾。驻足观花台上,放眼望去,就像登临泰山南天门凭栏极目远眺,万里云涛入眼来,“荡胸生曾云”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
湿花春雨如珠泣。泣珠如雨春花湿。一场春雨洗尽了前几天沙尘暴残留的浮尘,蓝天莹莹,白云悠悠,令人心旷神怡。漫步在梨园小径,袭人的花香,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脾。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梨花带雨,风景如画,人游画中,美过陶令之桃源。
春雨潇潇,飘洒在干旱缺雨的麦田里,麦苗似沉睡的婴儿被唤醒,顿时生机勃发,郁郁葱葱起来。
农谚讲:麦收“八、十、三”场雨。也就是说,播种时的(农历)八月,封冻时的(农历)十月,开春返青时的(农历)三月,各下一场透地雨,小麦的大丰收就板上钉钉的了。所以讲刚刚下过的这场春雨,真的是知时节的好雨,给辛劳的麦农们送来了丰收的希望。
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正是游子回乡祭祖时,纷纷细雨飘洒在人们的身上,润湿了人们思念亲人的心,是泪雨,是心雨,是近乡情更怯的子孙们的绵绵思乡之愁。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微微吹绿大地,春雨霏霏得润心田。愿我们的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