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党害怕搬家扛不动,每天着工装就万人迷了,实在也没有必要买太多衣服,一周就只穿两天而已,成都的春秋季有多短?我有一件风衣加上两件开衫,按这样的便装频率,要隔年才会重样。
加上那个时候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啊,回眸一笑百媚生啊。不能染头发不能涂指甲不能戴首饰,根本没有什么用钱机会,到工作快两年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万积蓄了,心理有点膨胀。
有天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一个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小姐妹儿丫丫,她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邀请同坐,我顺势坐下,大家正在讨论成都的房价和近期政策。
“行业内幕”之所以有效,是在于“内”这个字。一线员工茶余饭后的话题显然触及不到这个层面,插科打诨随便聊了下,这顿饭的收获是,很少看新闻的我了解到成都的区域规划方向。
回去用我的超级本研究了两个晚上,翻遍了最近的新闻和房价走势,发现城南蓄势待发中。
我肯定是飘了,居然萌生了要买房的想法。
以前到处打工谋生的时候,短暂地在中介呆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店长让我和其他几个小姐妹每天利用美貌提高传单的接单率(就是尽量让别人接住,不要接了就直接甩垃圾桶)。
像我这么机灵的小丫头,任何时候都在偷师学艺。
我观察传单上写的内容,这些就是客户最关心的——位置、价格、交房时间、首付金额、开发商名字等等。
每当我们日晒雨淋发出去的传单,有客户接住要开始问问题了,树下打盹吹牛的前辈们立刻一拥而上,我会认真地听他们聊些什么,有时候也跟着一起去实地看。
同龄孩子要么是父母给买没啥资格挑选,要么还是个"唯女友马首是瞻"的小屁孩儿,根本都不关心这个问题。那个时候的我算已经很资深了。
以下干货为本人搜索学习知识结合经验整理:
比如,你手上有40万,减去装修和契税算15万(注意买二手房要扣除中介费用),还剩25万,假如政策是首套房比例30%,那就可以买总价83万左右的房。
然后再来根据这个尺度结合买房目的,和所有居住人口一起决定买老区小一点的旧房,还是买郊区新房。
好多沙盘为了感觉楼间距宽,还有方便用激光笔指示,虽说是一比一做的模型,但是有个小心机,就是只有在售的那几栋有楼栋模型,而且如果有几栋是一样的只是朝向不一样,可能就只做一栋,为的是加大楼间距的开阔感,实际处理的时候可以用激光测距仪打下你现在居住小区楼间距的尺寸,作为比例尺参照下意向楼盘的间距感觉。
另外,有几个出口是个常被忽略的指标,出入口多说明有更多的安保力量,同时早上也可以避免堵车排队。
售楼部还有“不利因素公示”,看下哪里有通风井,哪里有机房,哪里有通道等等,拍图留存,尽量规避。
抛开其他因素,就算你不介意有没有跳坝坝舞的地方,有没有公共厕所,绿化多不多这些户外因素,户型问题是每天面对,极其影响舒适度的,尤其是两个户型总价差不多的时候,按以上要素认真思虑。
还有很多神秘指标,看懂了的话,土拍信息对你来说就不是冷冰冰的新闻了,结合图三和图四,可以预测某个区域今天土拍价多少的地,多久以后大概会卖多少钱,从而判断新旧房源会不会价格倒挂,踩点选择下手时机。
另外还有一些地域选择的指标:人口净流入、上户比率、小学生入学率等,跟我在这个单身女性在城南选房的决心没有什么瓜葛,就不开课了,请自行搜索。
凭着我当年积累的一点边缘知识,我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索。
我的看房速度非常快,连销售代表都不需要,基本上冲过去研究下地图、销售部公示信息、再绕着楼盘周围走一走,基本上可以判定价格与价值是否相符。
如同好多人耍朋友的时候挑三拣四,其实只需要考虑一个指标:你看的上的那些,看得上你不?
一个穷逼实际上也并没有那么多选择,为了沿着政府规划提前布局,我已经买到了海洋公园那边,等同于成都的五环附近。
家人非常不理解一个单身蓉漂小姑娘为什么要买房,当然,他们没有试过居无定所、房租被盗继而被房东赶走的心情。
我买的是一个可进可退的碉堡,买的是谈对象门当户对的底气,买的是不动用爸妈养老治病钱的尊严。
最终,考虑到目标对象离我住的地方相当远,我也没有车,又没有装修经验,我找亲戚朋友借钱购买了五环套二的精装房,这样就可以把装修费用一起贷款了。当时不懂金融,跟着那些帖子乱指挥选了等额本金,后来开启了一段艰难的房奴生活。
小贴士:
两者每月还款总金额有明显区别,等额本息每个月的还款额都相同,而等额本金只是把本金等分,每月的还款额不同。
两者还款有不同的计算思路,等额本金是将贷款额按还款的总月数均分,再加上上期剩余本金的月利息,形成一个月还款额。
等额本息在月供中,本金与利息的分配比例中,前半段时期所还的利息比例大,本金比例小。还款期限过半后,逐步转为本金比例大,利息比例小。
等额本金所支出的总利息比等额本息少,适合在前段时间还款能力强的贷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