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近代社会“发明”了时间,利维坦和意识形态便把人和物都镶嵌在一个“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的经济网络中,“看不见的手”驱动着芸芸众生东奔西走、熙熙攘攘。对时间的有效管理是工业化社会中一项必需的生存技能。如何有效管理时间?这是可以习得、练习强化的心智技能。
一、价值观是组织行为的程序
一切皆有价,选择总伴随着成本(代价)、机会成本。当我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做出一个选择、执行某种行为的时候,我们都可以从这个选择(行为)中分析出默认的出价逻辑是什么。根据陈虎平老师的观点,价值观是一套心智程序,不同的价值观组织出不同的行为序列。
我们无法找出一个可通约的标准——能说服所有人都来使用——来判别某种价值观系统是好的或者是坏的。我们无法找出两套完全一致、同步的价值观系统,只能找出不同层级上的相似性,或同一层级上的某些价值观集合的相似程度。我们只能找到一群价值观念集合类似的人来强化彼此的价值认同,获得归属感——亲,同志啊,我们是一伙的。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你可以持有任何价值观,这是你的自由选择,你也为你的选择负责。
因此,当我们想要改变自我、壮大贼胆走出舒适区搞事的时候,首先要扪心自问:我愿意为我现在设定的目标(如考技能证书、考上某所大学)付出多少代价(时间、精力、共情、认知资源、金钱)?对一个目标选择的价值观判定直接联结了你的动机水平,决定了你对目标—时间管理的执行力、意志力。
二、认识时间
时间有四个特性。
1.供给无弹性:不管你帅/漂亮得怎样惊天地泣鬼神,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每天都是24小时,无法开源。
2.无法积蓄:时间不像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能被积蓄。不论愿不愿意都必须消费时间,无法节流。圣人也无法完成“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壮举。
3.无法取代: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资源。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4.无法失而复得:时间无法像失物一样失而复得。没有助人为乐者会贴出时间的失物招领。
三、根据价值观—目标,反思、统计时间消费的项目
你可以把每天24小时分为若干单位,如24个、或48个单位,或其他。反思你上一天所做的事情,尽量精细地统计每个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有哪些[别嫌麻烦,“君子日三省乎己”,我们小人偶尔一省乎己还是很有必要的]。连续统计一周。这一周统计下来,看着统计清单,对照我们的目前的价值观—目标体系,我们自己在哪些事情上有奢侈浪费自己心里就有A数了:哪些事情可以删除,哪些事情的时间消耗可以减少,哪些事情还应该配置更多的时间。
四、运用时间象限给事情排序
把大目标层层分解,形成中短期目标,建立周日目标体系。根据“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两个维度给正在做的事情、将要做的事情分类,可以得到四个类别[史蒂芬.柯维]:
1.重要而且紧急:专注、全力以赴地完成。
2.重要但是不紧急:做出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
3.紧急但是不重要:花少量时间做,或者请人代办。
4.不重要且不紧急:有空闲时间再慢慢做,或者不做。
总结
要坚持给自己的价值观打补丁更新,考虑一下现在的生活状态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有没有足够的勇气走出舒适区。高效率人士时间管理的要义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给事情分类,贴上标签,安排出执行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