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秦韵听秦腔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吼一声秦腔浑身舒畅。

秦腔是流行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是陕西、甘肃一带的一种地方戏曲。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 并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之产物, 可以说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诸族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支奇葩。

秦腔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戏曲音乐文化发展的根基,它深刻诠释了汉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

秦腔承载着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的精神寄托, 是人们互相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它为研究汉族文化、追踪古老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①——

随着现代文明文化的发展,秦腔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受到国家的重视和保护。已经被编入中学课本,进入校园,得以普及与传承。

每年的春晚都会有秦腔节目的表演和展示。西北地区,尤其是陕西甘肃也会在电视台开播专栏进行表演和宣传。

地方剧团也是传播、表演秦腔的机构。比如西安的易俗社、三意社、尚友社、五一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甘肃省秦剧团、宁夏银川市秦剧团、新疆猛进秦剧团、乌鲁木齐市秦剧团、天水市秦剧团等。他们不但排练出许多优秀剧目,培养出不少名角,也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新人,把秦腔一代代传承下去。

            —— ② ——

秦腔在民间的传承也是非常普遍和积极的。许多票友自发组织自乐班,三五人或七八人一起,闲暇时吹拉弹唱演练秦腔剧目。

公园里,经常会有这样的表演。乐师的水平及演员的唱功并不比专业剧团的差。

更重要的是,这些自乐班的票友们,自娱自乐,发自内心的喜欢、执着的排练,不自觉的传承了秦腔艺术。

淳朴的秦风秦韵,吼一声秦腔酣畅淋漓。

图片发自简书App


                ——③——

我对秦腔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从小,可以说是听着秦腔长大的。

舅舅家的村子是个大村,早年有自己的剧团。

二姥爷和母亲都是剧团的成员。二姥爷拉二胡,母亲是旦角。

农闲的时候,剧团的成员们就在一起排练剧目,附近的村子有人写戏——请他们唱戏,他们就带上家伙什去演出。

后来剧团解散,母亲也嫁到了我们家,不再外出演戏了。

但是,母亲的嗓子特别好,记忆力也好,时不时的会唱一段秦腔。我就是经常听着母亲的秦腔长大的。

尤其是母亲唱的《断桥》、《洪湖赤卫队》、《三娘教子》等折子戏,特别好听。

母亲也经常给我们讲秦腔戏曲里的故事。比如《三娘教子》、《赵氏孤儿》以及《法门寺》的故事。我非常喜欢听母亲讲故事,经常听得入神。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也喜欢上了秦腔。有好的剧目或者表演,我就去看。

记得有一次,学校附近的村子里请到了陕西戏曲研究院的名演员来唱戏。有李爱琴、雷开元等,晚上演出开始的时候,戏台下已经坐满了人,四周都被看戏的人围得水泄不通。

我和几个同学站在櫈子上,方才看得到台上的表演。听着名家的演唱,那才叫一个过瘾呢!

因为母亲喜欢秦腔,所以,经常会留意有关秦腔方面的东西,比如磁带,现在的微信公众号,会想办法让母亲听到她所钟爱的唱段。

秦腔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优美的集音乐、表演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秦腔,传承秦腔。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1月19日下午,陕西戏曲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暨2016陕西大十戏曲事件揭晓新闻发布会在曲江亮宝楼召开。此次...
    范文先生阅读 1,272评论 3 7
  • 建国初期,程砚秋先生奉当时政务院指示,两度赴西安考察戏剧,在考察研究相关文字实物和采访西安知情的老辈戏曲艺人的基础...
    徐常发阅读 1,157评论 0 0
  • 说起秦腔,首先我对这门传统艺术从骨子里是痴迷而又充满感激的。痴迷是因为我是听着秦腔长大的,从小就生活在这种连空气中...
    白鹿原印象阅读 4,572评论 1 3
  • 001.沉默是金 越是不内行的场合越要少说话,因为说得越多越容易露怯! 002.注意身体语言 要想让别人对你产生信...
    梓毓爸阅读 242评论 11 14
  • 痛苦的根源就是陷入自己的故事里,并当真! 解决之道:置身事外去享受这个故事!
    rong2018阅读 1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