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上了大学后有没有发现一个怪象:周围人都拉帮结派地考证。什么会计证,导游证等,我却到大二下半学期了,除了四六级,什么证也没考。
说实话之前我也惶恐过,看着别人考自己虽说表面装的不在意,内心却五味陈杂:“人家都考上了,我什么也没有,毕业了会不会低人一等?家里人会不会说我上大学四年都浪费了时间,连个能证明自己学习了的东西都没有。邻居也会笑我,连个证也不考读个什么大学……”想着想着,我感到头脑快爆炸了,太不堪重负了,算了,还是睡吧,以后再思考。
于是此事让我从大一一直推到大二下半学期,周围朋友都说我:“好歹什么你考一个呀,尤其是会计证,不然大学都白读了!”我不语,心想:都拖了一年了,足以说明我对这个考证还真不感兴趣。我总是在犹豫,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必须快刀斩乱麻,给自己头脑风暴一下,所以我例出如下几个问题,仔细思考,最终解放了自己纠结的心。
1,我有什么特长可以发展,以至于可以用它来谋生呢?
2,我的兴趣是什么?可以把它发展成我的工作吗?
3,我真正想从事什么职业?从事这行需要什么潜质,要培养哪方面技能,补充哪方面知识?
4,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它又需要我做什么可以过得上?
就这4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最终确定了三个爱好,写作,翻译,证券。原因很简单,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我每天都在看,在学,虽然没有证书可以证明,但是真的发自内心的爱好,这种爱好是即使什么报酬不给你你也仍旧会去做,只是因为内心的欢喜,我也不知怎的,除了喜欢摆弄文字,语言,还一看见股票,基金就愿意琢磨,最终我确定了我的喜好,很欣喜,但令我悲哀的是我没有自认为擅长的可以超越别人的东西,原以为我擅长绘画,但仔细一想,那都是小时候的事了,而且还半途而废了,算算大概十年没画了吧。想到这儿不免有些心灰意冷,瞧瞧自己也就一介普通人,不然还是随大流考个会计好了?不过据我所知,此证得一直考下去,不然的话两年以后年检不过就作废了,而且自己又完全不感兴趣,不打算从事考什么呀!可是这是不是就把自己的路封死了?常说多个证多条路,既然什么都不擅长,还不乖乖走这条看似平坦的路吗?不对,我已经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又何必拘泥于规矩,现在我并不擅长这些爱好,可是却喜欢去做,我相信坚持下去终会有效果的,很少有人一生下来就具备某些特质,我的后天努力才是必要的,至少我要试一试,努力具备干这些工作需要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坚持,因为有一个普遍受人推崇的理论: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积累一万个小时。那我就从现在开始积累就好了,这下自信心总算回来些了。最后一个问题,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看沈嘉柯的《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一书,常看一段就激动一番,因为他所描述的生活,正是我想过的生活,所以我一下子又有了目标,有了希望。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我虽然未考什么证书,可是自打上大学以来,我没有睡过一个懒觉,基本是平时没课校内兼职,周六日校外兼职,每天风尘仆仆,披星戴月,好歹挣够了平时的生活费,不需要向父母求援,也没花过他们一分钱,看着那些考过证书认为自己高枕无忧天天睡懒觉的同学,我不知道我选择的这种生活方式出身社会是否会比他们更有竞争力,我只知道我喜欢自己可以养活自己的这种方式,可直到有一天,我厌倦了那种打工赚钱的方式,我觉得自己好笨,这于我并未锻炼出什么,只是一种利用自己的体力赚钱而且赚得又少的笨方法,以至于如果我这样做四年那完全没有进步,不上大学也可以做这些,这完全形不成我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才思考考证,并且一度认为自己之前走了弯路。不过这对于现在已经不太重要了,我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但好在,我知道什么是我想要的,并且打算为他积累一万个小时,这,才是我以后应该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