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微信公众号《樊登读书会》介绍了《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一书,做了如下荐语:任何一个人都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时代。信息爆炸、数字化和全球化以及其它种种因素,导致当今世界对丰富的知识、复杂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远远超过了对父辈时代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什么样的知识值得学习?哪些知识在学习者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发挥生活价值?如何看待传统教育中某些学科内容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怎样学习才能培养综合能力,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作者戴维珀金斯将告诉学习者,如何辨别传统知识体系的实用性,如何学会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形成全局性理解,真正做到通过辨证地学习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就冲这荐语,这本书我一定要读,关于教育,我特别关注两点:一是如何改进、完善当前的教育以适应目前社会的发展,另一个是现在的教育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这本书一定会对我提供极大的帮助。于是马上在网上查到中原图书大厦有售,只不过只剩一本,昨天上午10点忙完家务,坐车赶到中原图书大厦,把这本书拿到手。
翻开书,本书作者戴维·珀金斯是位大咖: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资深教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国际思维协会组织委员会常委,全球教育界知名演讲家和顾问。戴维·珀金斯认为: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我们需要以一种“未来智慧”的新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在今天这个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中,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启发智慧、增进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广泛、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这也正是我多年来始终坚信的观点,并身体力行的好东西。
翻开目录,看看这些作者提出的问题:你的学习“投资”产生“回报”了吗?为何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总是陷于被动?你真正理解透彻的知识有哪些?如何超越既定的知识和已知的学习?如何让值得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传统教育的分科还有用吗?如何认识各学科背后的认知方式?新的单元体系将为我们提供什么?哪些能力是闯荡未来世界所必需的?这些都是我们想过但可能一下还没找到好办法来解决的问题,希望读完此书后,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作者在最后的《结语》部分说道:从知识到智慧,选择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兴奋之中时间匆匆,走出中原图书大厦已是12点半,没觉得饿,继续走,略过一家一家饭店,赶往下一个书店――西西弗书店。最早知道西西弗书店是今年寒假在武汉,其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和抗抗。后来郑州也有了,给抗抗买过他喜欢的书,他还曾经自己骑车从东区到西西弗书店买书。西西弗书店选的书很有品味,店堂布置也有范儿,很有氛围,符合我的审美和气质。现在书很多,但适合自己口味儿的并不好找,而几乎每次在在这儿,郑州西西弗书店,都能有所收获。这次没有例外,一会儿就发现几本心仪的:周有光先生的《常识》,《史铁生散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更兴奋!
古今中外大家无数,可真正打动我引起我共鸣并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并不多,周有光先生是其中之一。早就读过周老的《朝闻道集》、《拾贝集》等著作,醍醐灌顶,脑洞大开。周老阅历丰富,见识广博,思维深邃,一针见血,站得高看得远,思想先驱,高山仰止。周老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一定要从世界看国家,而不要再从国家来看世界。这一点上我深有感触,我们原来封闭、狭隘,现在急须开放心态、拓展胸襟。周老认为,现代是双文化时代,他把文化分成两个层次: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对此我也很有同感,原来我们简单粗暴地把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是割裂,是对立,而我们需要融合,需要合作,这样文化才能得到发展,促进人类的发展。
单说书名“常识”,“常识”和另一个词“规律”是我经常挂在嘴边的词,目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缺乏常识、违背规律。真正的大家都会从“常识”和“规律”入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常识》一书的编者叶芳在封底说道:在周有光的观念里,常识存在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我们日常思维及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依赖和使用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是使我们能够具备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在现实的混乱和谬误中具备准确的辨别能力的基础知识。我说,当面临一些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时,按常识和规律去做,一般没错。
翻开目录,《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部分中的《几个有不同理解的语文问题》和《语文教学的两条思想》,我想不仅仅对语文老师有用;《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部分对教育工作者一定有启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的衰减与创新》、《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几个部分定能拓展作为文化人的教师的视野。
同时在西西弗寻找史铁生的散文,最后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版》丛书里的《史铁生散文》。对史铁生我原来仅限于知道,没有读过其作品,前一段时间一篇微信文章长篇介绍了史铁生,其坚强、乐观一下子打动了我,想着一定要尽快读读史铁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本《史铁生散文》是一本精选集,作为学习、欣赏史铁生的读物很合适。第一篇《秋天的怀念》不长,语言没有刻意雕饰,自然道来,却让母子亲情、互相关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里表达的“要好好儿活……”给人力量。是啊,不管遇到什么,不管怎样,只要在这个世界一天,就要好好儿活,过一天就过好一天,即使第二天没了也不遗憾。我每天就是这样过的,很简单。
以前从事其它行业的时候对经济学一度很感兴趣,翻过原版的N. Gregory Mankiw(格里高利·曼昆)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经济学原理》),明白了一些经济、商业问题。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原来没有找到合适的版本,在西西弗发现了译林出版社翻印出版的牛津大学出版社百年旗舰产品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原汁原味,大出版社,好!回去好好研读。社会人离不开经济,不管做什么工作,懂点儿经济学、管理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2013年刚从东区搬到领航新校区时负责新生招生工作,换了校址和校名,招生工作决定了学校的生死存亡,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的老学生毛军当时去看我,听我介绍完工作情况,在著名外企多年从事销售工作的毛军说领航的招生办是销售部和市场部的总合,我一听就明白,企业里销售部和市场部一般是分开的,各有各的职责和作用,我们领航的招生办将其合二为一,招生办虽不是企业,道理相同。跟招生办的同事交流时,我说招生工作可以归结为两个字,一个“推”,一个“拉”, “推”是把领航推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领航、赞赏领航,“拉”是把家长和学生拉过来选择领航,推拉结合好了,招生工作才能圆满。这也是我以前在外企从事销售工作时获得的感受,在招生工作中也用得上。我给毛军的“销售部和市场部合二为一”又加上了一条,说不招生的学期,招生办是客户服务部,协调家校关系。2013级优秀学生梁一恒的妈妈盛赞领航招生办“营销做得好!”,是啊,人生无处不营销,懂点儿经济学是有益的。
挑书、看书、买书,从西西弗书店出来已是14点半,沉浸在精神世界中意犹未尽,周围饭店林立,毫无兴致。想起了刚开业的中大门国际购物公园,全是进口产品,还有书店,应该有外文书刊,当即坐车前往。路程不近,换一次车,兴致勃勃赶过去,却发现仅有的一家书店还没开业,一打听9月8日才开。既然如此,随遇而安,也许这是上帝的安排,让我吃点儿东西了。在超市里买了吃的、喝的,边吃边往回走,已16点多了。上午10点到那时水米未进,吃了几块小面包干,喝了一小瓶果汁儿,也就齐了。
我对吃饭毫无兴趣,不做要求,填饱肚子就行,食物对我仅仅体现了使用价值,维持生命罢了。精神食粮是我最重要的维生素,不仅给了我好心态,同时赋予我超人的精力和热情,包括能力。
2017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