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自己都对信息化变革教育持有很积极的态度。作为教育技术大家庭里的成员,比其它任何人都渴望看到信息化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成人教育领域中的飞速发展。确实,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水平的发展,各类学习支持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MOOC,微课,学习分析等新鲜词汇出现在最近的各类教育技术研究关注点中。但各类平台工具的出现,碎片化信息的大量堆砌,反而使我在这样个性化,多样化的环境中无所适从。对于我个人而言,需要获取什么信息,如何搜索到最有效的信息,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整理分析大量的信息有时候让我觉得很头疼,反而会开始渐渐地去排斥接受更新,更便捷的学习方式,有些闭目塞耳。
但在今天,听了沪江网的讲座后,我从内心觉得,互联网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真的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现实社会所不能达到的大融合。最简单的例子,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智能上网设备,都能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即时地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互联网能够促进全国乃至全球化的教育均衡问题。今天讲座上的一个例子,山东偏远山区的教师通过网络自学了Coursera上的翻转课堂课程,获得证书。虽然那里的学校条件很差,但那里的校长和教师使用着8年未换的服务器终端,保证了学校的网络畅通。他们的坚持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效让我看到互联网正在教育领域悄悄地发生着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辐射范围非常广,影响力非常大,而且是一场最终必将走向胜利的战争。当然,沪江网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主要做英语,日语等的在线学习课程,利用一些部落,班级,同桌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励学习者自发自主地进行在线学习,结交全球志同道合的好友。同时,结合edX,coursera的课程教学方式,在视频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即时测试,让学习者能够了解自己在每个阶段里的知识掌握程度。沪江网还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在同班同学里的水平程度。从整体上说,沪江网的每一个课程都具有现实环境意义中的课堂班级概念, 能够让学习者置身于真实课堂情境中。很早以前就听说了沪江网,但却一直没有真正去体验里面的课程。今天体验以后觉得,确实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这将会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除了沪江网,还有很多在在线课程方面做的很好的网站,像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国外的edX,Coursera等平台,都在为实现全球教育均衡的最终目标而努力。
互联网确实很强大,就像一张很大的蜘蛛网,布满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张网而结识对方,对于未来的教育道路影响也不可估量。回想我童年时候的学习,都是在黑板,课本和作业本中度过,在初中以后,慢慢有了投影仪,教师的课堂开始用上了PPT,到了大学,慢慢接触到了电子白板,但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到了研究生以后来看现在的中小学生们,几乎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使用平板比我还灵活,会自己在网络搜索信息与老师探讨。不得不说,现在的学生确实比当时的我们无论在创造力,批判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有质的提升。由此可见,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以及协作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但一样东西,不管是技术又或是其它,有好处,必然也有它的弊处以及瓶颈。像MOOC来说,edX,Coursera上注册报名的学习者千千万,到最后获得证书确寥寥无几,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持续度来说,一定还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机制才能够帮助学习者更长久地像现实课堂中处于一种学习状态。其次,虽然说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免费课程,但事实上,就如沪江网而言,很大一部分还是以营利为主,关键课程的费用都还蛮高的,免费的课程感觉又学习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再者,各类的学习平台会让适应力不好的学习者觉得很难过,可能一门课要在沪江网上,另一门课要在edX上,又或者在学堂在线上,每个又都要注册登录,每天邮件里会接受到各种平台的推送以及提醒。我认为最好这些学习平台能够一体化,比如同一账号通用,或者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还有,长期的线上学习一定会造成一名学习者身心上的疲劳,因此,若这些学习平台能够以学校为一单位,组织线上线下的学习,效果应该会更好,这也是进行沪江网提到的一个很好的策略。最后,产品做的再精美,再高端,也比不过里面所蕴藏的教育理念,因此,校企的合作是最好推进信息化教育的方式。
讲了很多,总体而言,我对未来的信息化教育充满期待,也希望能够看到互联网和教育结合后越来越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全球化的教育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传统的教育模式势必受到威胁威胁,只有将教育与信息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新型的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