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屋的标题,我也想写写我的老屋!我想全中国所有我们这一代人的老屋都大同小异,此时正破烂不堪,脊梁已快倒塌,仿佛瞬间就会消失在记忆里,不再重现!而此时,已过而立之年的我,每当遇到生活的苦累时,总想回去在老屋前面坐坐。老屋质朴,温顺,包容,她能让我卸下一切的盔甲和疲惫,轻轻的靠在墙边,闭上眼,犹如靠在婆婆(我的外婆)温暖的怀抱里。
其实,从小,并不那么热爱这座老房子。石头打底,竹子用黄泥粘连起来作墙。在我的记忆里,全家人一直省吃俭用,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把这几间破房拆掉,修上砖瓦房。所以我把这老房子与贫穷划上了等号。而且,自从进城上学后,与城里的房子一比较,更是觉得它拿不出手,觉得此生一定要逃离这座房子。老房子就像阶级标签一样贴在我的心上。
而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其实很多时候已经忘了那张划分阶级的标签,更想不起多年不回去的老屋。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忙于工作,忙于买房装房又换房,忙着挣钱还房贷,忙着计算投资的房产亏了还是赚了,忙忙碌碌,忙得都忘了幸福,忙得都忘了房子是为家而建造的!房子成了我和丈夫固定的旅馆,晚上回去,天不亮就离家,偶尔一个周末不加班,看看自己每天努力为之奋斗的房子,尽然觉得冷冰冰,很陌生。
就在两年前,难得的清明节放假,我第一次带着丈夫回老家祭祖,顺便拉着他去看看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当回去看到老屋时,真的已经残垣断壁,因为常年无人居住,一面墙都倒塌了,屋里面都是我小时候家里用的桌椅板凳,布满尘埃,一瞬间,我热泪盈眶!我靠在丈夫肩头,委屈,怀念,感动,疲惫一股脑涌上来!那时我突然不想当个大人,只想当个孩子。我像个离家太久的孩子,很久很久没有看到婆婆,爷爷,而只有这里才有爷爷婆婆,他们一辈子只在这里住过。我是留守儿童,是爷爷婆婆带大的。小时候,爷爷喜欢捕鱼,婆婆就把捕到的小鱼虾用淀粉裹一下,再放在油锅里炸。只有这种时候,婆婆才舍得多放一点油,炸熟的鱼脆脆的,还裹着油香味,简直人间美味!13岁上初中,第一次离开老屋,来到离家十几里地的小镇上读书,开始住校生活。每到夜晚看到学校外面各家各户亮起的昏黄的白炽灯,眼泪就止不住在眼眶里打转。而放假回家,婆婆早已准备好了腊肉,鸡蛋,第一个等在离家不远的路口,一直张望,直到看到我为止。周末结束,她会把没吃完的肉包起来,塞进我的书包。就这样,我来来回回的离开老屋,回到老屋,依赖它,住在里面,虽破烂却踏实。但骨子里又迫切的想要走向远方的未来,想要离开它,不想让它成为我永远的家。再后来,真离开了它。如今,它老得已无力支撑岁月的侵蚀,而爷爷婆婆的坟头早已长满了青草。老屋就这样温顺的倒下,我虽贫穷却温暖的家只存在记忆里。
人就是这样,一辈一辈的传承,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块干净的地方,是拿来存放美好的,是拿来温暖我们自己的。就像我的老屋,如今的我,只想在闲暇时,摸摸那一块块沾满灰尘的破瓦,静静的,什么都不用想,就能感觉到春风拂面般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