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禾
从大学面试工作开始,到听说周围的朋友跳槽期间,我们一直面临着经验这个话题!
面试官会问,你有几年工作经验?
猎头网站上的任职资格一定会表明“xx年工作经验”;
公司来一个新员工的时候,大部分通常会根据职场经验来断定能力好坏……
导致太多人盲目的选择用时间来累积经验,相信有朝一日可以用10年的工作经验PK过职场人,但是职场中最公平的就是时间大家都有,累积出来的未必是经验!
01
回归经验本身,我们高估了经验的价值。
讲一个关于乒乓球的故事:
一位台湾的朋友打了30年的乒乓球,听说乒乓是大陆的国球,特别想切磋一下。但是呢,要求不高,找一个普通的选手就可以。
有一次来北京的时候,通过朋友介绍了一位国乒青少队的选手,这位小选手只打了3年的乒乓球。
一老一小开始较量,结果打了7局,小将完胜老将!
这个事情让这位乒乓球的老将很是不爽,同时又疑惑,于是问了青年队的教练,我都打了30年了,为什么干不过打了3年的选手呢?
教练答:“你不是打了30年,你是打了30个一年!”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我开始思考每天在职场这样工作,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日复一日的重复循环,看着很忙碌,却只是相同知识及技巧的重复记忆,信息记得更熟悉,技巧也更熟练了,但最可怕的是没有通过时间的维度来提升。
一次我在北京打出租的时候,感受到了司机特别无奈的抱怨:
司机说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在跑车,很努力,也很辛苦,但是很有危机感,为什么呢?
第一,有地图导航,不用记路线,所以自己的作用就是把握方向盘;
第二,有平台派单,不用去营销,所以自己无非就是等单;
第三,有驾照,就可以开车,那自己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第四,更何况,不用竞争对手替代自己,政策首先就束缚了自己(因为在北京,只有北京人才可以跑出租或者网约车了);
试想一下,在出租车这份职业中,按照这样的发展,跑10年的车,所积累的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说,积累到的是超高的平台信用分,这样能够派更多的单---但是请注意,每天的工作时间顶到头了也是早上5点跑到晚上10点,17个工作小时,其次身体也是有限度的,经不住这么熬啊!
一旦,平台出了新政策,或者出租车公司有了新变动,或者是任何一个工作上的小小变故,都可以让一个司机深深地陷入中年危机。
其实,职场也是如此,每天日复一日的PPT文件,日复一日的汇报总结,开会,干活,加班,回家,继续开会……日本有一个词叫做“社畜”,就在形容这些被活生生压榨,缺失了自己追求的职场人,二也正是这批人最容易遇到所谓的生活危机和中年焦虑。
千万不要对赌经验的价值,传统的经验无非是无效的时间累积,最多是低价值的循环而已。
02
经验是对于底层逻辑的快速内化。
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的栏目中讲到,信息内化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知识、技能和才干,他坦白道,如果读者想要获取我的知识,那重复听几遍超级个体的栏目就可以,如果想要获得技能,那确实需要1-2年的时间好好积累和历练,但是如果要获得我的才干的话,那得追一辈子,他要获取读者的才干也得一辈子。
因为才干是属于个体的独特性,是将知识和技能真正内化后的属性,通俗的讲,就是优势或核心竞争力。只有当经验成为优势的时候,在职场才不会被轻易取代。
世界围棋第一柯洁在去年和阿尔法狗的对战全败,最终感叹,人工智能的围棋是世界第一。
那阿尔法狗最为智能机器人,没有任何的经验,如何在3个月内做到世界第一呢?
第一,人工智能有着超强的算法能力,每一步棋有300多个选择,第二步棋有是上万个选择,依此类推,可以直接推算出每步棋背后的下期推演逻辑,并且可以模拟对方每走一步之后的场景和棋局;
第二,人工智能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忆棋局,并且不断模拟和修正;
所以,人工智能完胜!
通俗来讲,换做人类,第一个指的就是结构化认知底层规律,第二个指的就是时间的累积效应。
何为结构化,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想踏入新媒体行业,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是开始每天写作,不断尝试各种起标题或者写文章的方式?还是看看行业的新媒体运营大牛们怎么做的?
明显是后者,其实说着容易,但是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前者。
真有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才会选择承认别人的优秀,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在无数次唱衰微信公众号的背后,又不断有着小众公众号实现着阅读量的超强逆袭,有的公众号就300个粉丝,却也能够打造出250万+的阅读量,这靠得绝不是时间的累积,而是结构化的认知规律。
拿写作来讲,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栏目中讲到,要想阅读量提升,就得被转发,要想被转发,就得被阅读,要想被阅读,就必须先让读者点开文章,怎么做呢?——
就是起一个让人愿意打开的标题!
现代人们阅读标题的时间是0.5s,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读者愿意打开?
标题要符合4U法则:
Urgent(紧迫性):人们怕晚得到或者怕得不到,如“2018年上半年的最大机会”;
Unique(独特性):这东西只在这儿有,“张小龙首次披露心声”;
Uitra-specific(明确具体):给读者带来获得感,从而想占有,比如“这9种交流方式,最容易得罪人”;
Useful(实际益处):承诺利益,是俘获读者的不二法门,比如“做到这几点,粉丝突破50万”;
而实际的标题打法还有,目标人群+问题+解决方案,在什么时间得到什么结果,热点人物+独家信息等三招剑法……不再赘述,不管你喜不喜欢写作,最起码会明白所谓的10万+爆文的底层逻辑和规律是什么!
任正非最近在采访中提到,不提倡自主创新,要学会借用别人的创新,如果有版权,我们就付费再使用,然后再进步!
所以,自己不通过了解市场就去悟出来的不叫经验,很有可能只是别人的常识!
03
经验是时间的复利效应。
优势=时间x才干。如果将经验看做优势的话,那经验必须加上时间的复利效应。
当然,一份工作只有看到了向上增长的可能性,才能有时间的复利效应。比如网约车司机的工作,向上的可能性就很小(不过可以研究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其中提到了出租车司机的MBA课程),同类型的工作还有很多。
结构化的认知底层规律,然后找到工作的向上增长的可能性,再来增加时间的累积效应。
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真正的努力是在时间的长轴中持续不断地练习,改进,迭代和再重复的过程。
徐大维(良大师的主笔)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认识的一位90后的新媒体朋友很聪明,文笔也很好,但是一直在抱怨新媒体的道路走的不顺利,可惜,这个朋友两年时间才出了40篇文章,有的时候一天好几篇,有的时候几个月一篇,这种努力程度确实不敢恭维。
再看年轻的90后新媒体讲师粥佐罗,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通过新媒体结束了摆地摊的生活,用5年时间在电脑上敲下了300多万字,在大家都喊着微信红利殆尽之时,他却用10篇10万+的微信文章锁定了50万的粉丝量。这是时间的复利效应。
只有经过了底层规律的认知,和时间的累积组合,才能转化成真正的经验!
04
当然别忘了,还有一种经验,是对人生的理解。
就像是韩雪在节目中透露的择偶标准一样:对方一定要看过这个世界,而不能有一颗躁动的蠢蠢欲动的心,因为只有一个人读懂过生活看过世界,他才会珍惜眼前的生活!
当看过万千世界之后,才明白其实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人生使命来活,找到了人生使命,会不再焦虑,努力影响到更多人,如果没有找到,则会踏实生活,慢慢寻找!
一位学生出国留学的时候,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学习,请教了清华的宁向东教授,得到的答案却是:出国嘛,学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国外的体验!
接触到不同的人,看过不同的文化,有过被骗、被背叛,被抛弃的各种生活剧本后,这一份经验才变得厚重起来!
认知底层规律,不断持续努力,看遍世界,走过人生,才是真正的经验!
“心流”理论中提到一句话:心不在焉地把动作做完,却没有任何提高,这本身就是令人痛苦的!
同理,日复一日地把每天过完,却没有任何进步和感悟,这本身就是致命的!
我是三禾,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分享给更多的人。重新认知后,再出发!
点击阅读:
三禾说---“职业破局”系列人气文章
转载须知: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留言,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注“三禾说”,陪你聊职场!
左下角点喜欢哦!这样就可以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