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收到一位网名叫做大山的书友咨询,问了我一些关于阅读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特别好,也是平时比较多人问的,我以Q&A的方式回答下这些问题,希望对大家有用,也希望能够和热爱阅读的朋友们多交流。
大山:纸质书阅读多还是电子书多?
饮笑:平时阅读纸质书更多,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比例大概是3:7。两种阅读方式的比较在读书会的夜读群有过一次大讨论。两者各有优劣,我个人平时更多的阅读载体是纸质书,因为纸质书籍的阅读能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存在”。比如一本书摸起来的触感、闻上去的香味、捧在手里的感觉、翻动书页的声音,在上面做批注的心流状态等等,都能够让我很好地记住一本书,包括它的内容。电子书也很方便,在拥挤的深圳地铁高峰期,想要阅读,打开微信读书或者Kindle是最方便的,随时随地,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
大山:读着读着读不下去,或者读过之后会忘记,记不住怎么办?
饮笑:这是两个问题,先来说说读不下去的问题。读不下去,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可以对照看下自己是属于哪些方面:
一、有些书专业名词太多。如果是这样,建议先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背景,为阅读做好铺垫;
二、译者的功力不够。这在读外文翻译作品常会遇到,比如我曾读一本卡夫卡的《城堡》,由于译者翻译功力欠佳读不下去,换个译者翻译的作品就好很多。这样的情况,选择好的译者特备重要;
三、读书的环境。虽说毛主席可以在菜市口专注地读书,但如果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会让人更容易进入阅读的心流状态。平时阅读可以建立一个习惯,固定去公司或者家附近的图书馆、书吧、书城等比较有阅读氛围的地方阅读学习,效果会更好;
四、精神不集中。我们身边存在不少读了一会儿书就手痒刷手机的人,注意力马上就被更好玩的手机吸引去了。如果有这样的习惯,建议阅读之前给自己一些仪式感,洗干净手,手机关机或者开飞行模式,丢到一边,专注到阅读上来。看央视的《朗读者》栏目,主持人董卿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她在晚上阅读的时候,从来不把手机带进卧室,她说卧室要么休息,要么就是看书。拒绝带手机进卧室的习惯也特别好。
以上是关于读书读不下去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对策建议,供参考。
再说说后一个问题,读过之后会忘记怎么办?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常态。记得初中的时候,第一次从语文老师那里听到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这个曲线告诉了我们大脑记忆的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就开始了,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了。疫情隔离在家,我有机会和我妈妈一起整理家里的书,家里的房间到处都堆了书,有小学到大学的教材书,也有买来的人文艺术类的书。翻阅那些书和笔记发现,好多化学物理知识几乎都交还给老师了,看不懂笔记,也看不懂那些做过的满分回答。但是这似乎也不妨碍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面对那些记不住的东西或者知识,把时间拉长了看真的有必要记住吗?
另外,如果真的因为考试需要记忆,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理解,理解之后的记忆往往都不会忘记。
大山:饮笑倾向哪种类别的书籍?
饮笑:过往读的书籍类别也挺丰富的,基于大学专业,读了很多的传播学、广告学、心理学、新闻学、社会学等书籍。毕业之后的这几年,各科书籍都会涉猎去读,总的来说,从比例来看文学书读得比较多。一个是自己的兴趣使然,二是想把曾经想读而没读的书统统都拿来读。趁着还没有家庭,没有孩子,如此大好时光,不多读点书真的好浪费啊!
大山:如何读好一本书?
饮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有用一本书的体量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人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越主动、技巧越熟练的阅读,效率就越高。书中着重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还介绍了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推荐去阅读这本书。
大山:有看到你的阅读量特别大,你是如何做到的?
饮笑:这个问题在去年4.23世界读书日有在中心书城做过分享。在深圳读书会的公众号菜单还有直播可以回看。下面简单说下。
首先是阅读的态度。我很喜欢的书评人魏小河有一句话说得好:“读书能否在你的时间分配中争得一席之地,绝无其他办法,仅仅靠的是你自己的心意。”
其次是高效阅读的方法。
1.明确你的阅读目标,以终为始
2.用工具记录阅读数据
3.拆解你的阅读节奏
4.平衡
5.自觉检视
6.输出
这里着重说一下第2条和第4条,第2条的工具记录包括印象笔记、微信读书、微博打卡、豆瓣等;第4条提到的平衡,是指按照自己吸收知识的节奏去平衡阅读与生活,不必苛求自己。
再次是阅读时间的安排,我会利用大块时间和零碎时间去阅读。
时间分两种:一种是整块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一种是零碎时间。
整块时间通常为不加班的夜晚、周末的下午、旅途时间和节假日;可以提前做计划,设定好阅读时间,每周至少3-4次。
零碎时间可以是地铁上的20分钟,可以是等人的15分钟,抑或是吃饭排队的时间;不要小看这些零碎时间,积少成多,它们的总量远大于整块时间。
以上是我对书友大山关于一些常见的阅读问题的回答。
最后想说,在这个时代,买书很容易,但读书不容易,因为它是违背人性的方式。很多时候,读书并不像吃饭、唱歌、逛街那样带给我们那么明显的愉悦感,而是枯燥和辛苦。
没有人告诉你读完一本50万字的书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读完后多久可以把书中的知识、理论、辩证分析、深层次的人性和感悟运用到生活当中,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就像步入一个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有很多的未知。有冒险,也有代价。
实际上,阅读多少本书不是最终的目的,阅读是手段,抓取信息才是阅读的本质。
读书,读人,保持每天有一定量的信息流存储,你的某些观点就会松软,兼容性就会提高,良性关系就会改善,人就不会倔强。
书友打赏
(ps:咨询的大山给我打赏了。知识是有价值的,感谢大山~)
饮笑:
深圳读书会运营总监;深圳读书会副秘书长;夜读文学发起人;人文十讲主讲人;热爱阅读,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坚信在繁杂的世俗生活里,文字可以抚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