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姓高,身材也高,一米九五左右,是我初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教我们时大概40多岁,他在1991年92年教我两年,他是教过我的所有男老师中最高的老师,当然也是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中最高的老师。
已经很久没有想起过高老师了,不仅仅是高老师,初中的那些人和事,随着岁月流转,早已消失在记忆的长河,就像未曾相识未曾经历过一样。遗忘,可能是岁月馈赠吧,唯有遗忘,人才可能不沉湎于过去,才有可能在负重前行的路上不断减轻包袱,更好地轻装上阵。包括当时曾认为会刻骨铭心的人与事,曾为之伤心流泪的过往,曾遭受的磨难挫败屈辱,都被时光长河冲刷的了无痕迹,过去的某个节点,就像一阵烟,风一吹,就烟消云散了!
其实,过往并不会真的消失,在生活日常的某一时刻,会忽然采撷到过去的某朵浪花投射于心灵,便会迅速地开放,于是记忆便如开放的闸,过去的一幕幕便如汪洋恣肆的河流,在心中奔腾不息。
过去并不如烟,也没有消失,它不过是沉在岁月的河底,曾有一天会忽然显现,就像我忽然想起了高老师一样。
我是怎么就忽然想起高老师的呢?
今天下午学生三点返校,有几个学生迟迟未到,既没请假,又没有电话说明,心中不仅又担心又生气,担心的是怕学生路上安全问题,或者是到校后又跑着玩去了。生气的是,我曾经跟学生多次强调,来不到,一定要让家长说明情况。几周前,一个学生未来到,我打电话问家长情况,家长说早就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他眼看着学生进的东门,我当时的焦急、惶恐与不安,至今记忆犹新。直到四点多,除了请假的,学生才全部来到。
我在后门偷偷地观察学生上自习许久,走神的,转笔的,看着课本发呆的,个别打闹做小动作的,还有一个男生扒开自己上衣衣领,反来覆去闻自已的味道,不仅哭笑不得。
心理学上讲,一切举动都是内心状态的折射。便怒气冲冲走进教室,和同学们心平气和地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内心及问题所在。为什么要心平气和呢,因为现在的孩子比较脆弱,自尊心强,逆反的趋向明显,未成年人保护法又禁止暴力和语言暴力,我又无法明确界定教育部门出台的合适惩罚和体罚的界线,所以有些问题避重就轻,有些问题避而不谈。比如闻自己气味的那位同学,他这么在乎自己的形象,应该是青春期荷尔蒙萌动的问题,或者正在超越正常同学友谊的界线。对此,我只举现象,不做分析,不下结论,以后重点观察!
带着气回到办公室,随手翻开书,读到:
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心中忽有所感,高老师的形象就无比清晰起来,这首词应是爱情词,而且是一首被拒绝的爱情词。绿云高馆,金簇小蜻蜓,说明词人心中眼明眉清魂牵梦萦的心上人已嫁做他人妇,词人或为功名,或为生计,不得不奔赴远方,功成名就后又遇心上人,情还在,人已嫁,抚遍阑干,往事成空。春庭花落,人在何处?!
无非是闲散文人烂俗的爱情故事,和高老师没有一毛钱关系。能够忆起高老师,大概还是今天下午看班所发生的事情的缘由吧!再不然就是那一句“浣花溪上见卿卿”的原因。
其实,我今天下午没有蹲班,到学校也仅是因为不放心这些学生。这点关心大概传承于高老师吧!
记得有次课间,两位同学在下象棋,一圈同学围着看,高老突然闯入,谁也没想到高老师这个时间会到教室,同学们惊慌四散,那时候我们都怕老师,两位下棋的同学都是农村的,肤色较黑,但我分明发现,他俩的脸都白了,之后便是红,黑白红三色在他俩脸上风云变幻,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恐惧和忐忑啊,现在想来,不仅发笑。我们静等风雷的时候,高老师步态从容安祥地走到两位面前笑着说,下啊,怎么不下了,两位同嗫嚅着不敢说话,不懂高老师什么意思。高老师笑着说,“好,你俩不下,我来下,我帮你们一班。”言毕,同学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而且群情哗然!这简直超出了我们的认知,高老师瞬问题变得可爱起来,他一句话缩短了我们的距离!
更为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围成一圈,齐心协力,对战高老师,每一步棋都交流探讨,然后由一位同学执棋落子。反观高老师,不假思索,落子如飞,未至十步,我们的老将即被杀。高老师卷起象棋,转身便走,到门口时,转过身来说“你们败了,愿赌服输,谁英雄,谁好汉,期中考试比比看,如果期中考不好,看我不收拾你们几个小崽的,考好了,我给你们挑战的机会。”说完,潇洒挥手,留下我们或惊愕或崇拜的看着他开。
我因成绩突出,曾斩获班级第一,被他指定为班长,和高老师接触较多,他真的是一位可敬的老师,在我当老师的这些年,回顾老师行迹,颇为明白他的诸多良苦用心。我自认为他的许多思想和做法对我影响颇深,在教学上我受益良多。但他生活和与人相处时的“迂与清高”也给我带来较深的印象,他后来不甚得意,大概源于此吧,这里不便多谈。
毕业后,仅见过高老师一面,那是我上大学的暑假期间,到定陶玩,返回时,碰到了高老师,他也正好回老家,我俩骑着自行车交流了一路,临分开时,他似乎很犹豫地问我,英语学的怎么样,我说还行。他便问我假期有没有时间,能不能到他家给他二儿子补补课,我说,可以。回到家一直没凑出时间,自己安慰自己,时间还常。不想,大学的一位同学,在上学的城市找到一个工作,要我和他一起挣点学费,一高兴,就收拾行李,出发了,忘了高老师交待的事。下了火车,才想起来这事,那时候没有电话,又无法告知高老师,心中便无比愧疚。
高老师该是怎样的失望呵, 每想起辜负了高老师,心中便忐忑不安。后来的不久听说高老师因病去世,这一面竟成了永别!那一句对不起再也没有机会说出,长久以来成为了我内心迈不过去的坎,让我常常充满了负罪感和谦疚之心!
唯有将愧疚之心感激之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让教育事业后继有人,让使命和担当传承下去,薪火不断,方不负高老师和所有教过我的老师的教化之恩。如此,高老师泉下有知,或可无憾,或可原谅我的言出而不行的无状之举!
到底还是想起了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