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时间就像橡皮擦,我们向前走着,记忆也被它一点一点擦除着。诚然,前方有太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忙碌和成长让我们无暇回首。
可是记忆的古怪与讨喜之处就在于它会像一颗无意间被掷入水中的石子一样,在平凡和被理智控制的将近枯燥的日子里激起涟漪圈圈,而这一漾,就是整个青春。
年少时总是有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和自己拼,和同学拼。高中时,晨操总是在还只有寥寥数人的时候到达操场,拿出前一天准备好的古诗词或者英语单词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天还未亮,四周寂寥,空气清冽,黎明的静谧孕育着心中的热情,一切都很简单而又充满希望。
后来上了大学,偶然间看到了高中老师发在动态里的图片,三四个学弟学妹在空阔的操场上学习着手中的资料,突然间就呆在了那里,不是感动,不是怀旧,不想哭,也不想笑,就是那么愣愣地呆在那里,恍惚中,仿佛又感觉到了那清冽的空气,仿佛又听到了那明明很熟悉却再也记不起来的晨操口号。
母校很美,但我相信,对于所有正学习于其中的学弟学妹而言,母校的美是来不及细细欣赏的,所以在我记忆里母校的美不是花香四溢,不是桃红柳绿,不是银装素裹,而是一块砖,一粒沙,甚至只是一片即将化作泥土的落红。在每个人心里,母校的美都是专属和独一无二的。
我永远都忘不了夜幕下春秋湖北边的那片小操场。那是下晚自习后,从教室到宿舍楼的必经之路。因为时常学习到很晚,所以回宿舍时,路上总是人很少,经常孤身一人的我向来享受这种静谧。
小操场里几盏路灯安静的亮着,将灯下有限的地面照射的宛若铺了一层圣洁的白纱,像极了为盛装的表演者准备的舞台。每每行至此,总是被这个“舞台”吸引去,那时,我总把自己想象成一位步伐肆意,身姿潇洒的舞者,在这片虽很小却足够我释放自我的舞台上尽情的张扬着我的青春。
大学里,接触到一些舞台灯光的知识,也见证过舞台的布景和气氛营造,可终究找不到我印象中那片小操场的感觉。后来回头想一想,其实,母校又何尝不是我青春的专属舞台呢?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高中三年的记忆记不全,记住的有限记忆也写不尽。记忆一旦被文字描述出来,多少也带有些艺术加工的成分而变的不那么真实。
佛曰,一切皆是虚无。记忆是抓不住的虚无,记忆里的青春是回忆里的虚无,也是经历时的客观存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恐怕只有经历的人才会清楚。
记忆又在一点一点的浮现,原谅我还需用一些篇幅将它记录,以免遗忘。 记忆里有课代表写在黑板上的永远都写不完的各科作业,记忆里有被英语老师叫去听写单词的大课间,记忆里有语文老师每节课前的趣味图片,记忆里有自己的作文被印刷成铅字的小骄傲,记忆里有准备各科竞赛的焦头烂额,记忆里有忙里偷闲的体育课,记忆里有吃过晚饭回教室路上时头顶飞过的鸟,记忆里有……
有时候会想,记忆究竟是什么呢?
《周易》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都是阴阳协调互动而生,缺一不可。情理二字,一情一理,一感性一理性,亦是缺一不可。
所谓少年情怀总是诗,告别了高中,告别了青春,那种诗一般的情怀在日趋增加的现实压力和琐事面前渐渐淡去,而成长的种种波折经历也会时刻提醒自己,你要保持大人的理智而非小孩子般的感性,久而久之,情理失调,生活糟糕。
偶然间遇到了许久不联系的高中同学,聊起了高中三年的点滴。突然就觉得自己在过分的保持理智的时候,正在一点点失去些什么,时间的橡皮擦正在趁我不注意鬼鬼祟祟的抹去一些记忆,好在为时不晚,趁青春还有个小尾巴,想拿起记忆的笔,重新描摹我记忆中母校的样子,我记忆中青春最质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