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要沉下心来过一段宁静自省的日子,整理自己。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茶,吃不求饱的点心。与日常琐细共有一种呼吸的节奏,在自身的情感起伏中积蓄力量,收获不需要理由的快乐。——沈熹微 《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特别喜欢这段话,可是在这个事事、处处、时时都讲究高速的时代,每天奔波于家和单位之间,为了生活疲于应付,心都沉不下来,又如何去过一段宁静自省的日子,又如何去整理自己?至于“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茶,吃不求饱的点心”,呵呵,也就只有在梦里了罢。
可是谁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让我们体验了一把“宅”家的日子,你能想到有一天“宅”在家里不外出,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吗?果然这个世界太玄幻,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
度过了刚开始的恐慌和不适应,我很快便享受起这段宅在家里的日子。
我开始翻出那些搁置在书架上已经很久的书,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小心撕开外面的塑封,在一个无人打扰的午后,寻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安静地倚靠在沙发上,细细品评每一个文字。
那些书大都是在我被生活所迫,感到无比焦虑的时候买来的。
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中国人,我一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再加上最近两年,网上铺天盖地都是不学习就被淘汰的言论,我这个已被体制压榨到油尽灯枯的中年妇女,不得不深入体会了一下什么是中年危机。
于是乎,为了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我开始追随知识付费的流行,购买了一些课程和书籍。不得不说它们暂时抚慰了我低落不安的情绪,仿佛只要我买来了,这些知识就变成了我的武器和铠甲,我又可以和这个操蛋的社会再斗好几年。
然而事实上呢?我不说,你们也能猜得到,因为我们都是一样的社会人。
任何事情带上功利的目的去做,便失了本心和纯粹,读书也不例外,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喜欢读书。
“宅”在家里的日子里,远离了世俗尘嚣,远离了尔虞我诈,我又重新拾起了读书和写作,没有目的,只要出发,竟是收获到了难得的幸福和快乐。
读书累了的时候,我会缓缓踱到窗前,望着远处湛蓝的天空,心也似浮云一般自由畅意。或者我会走到阳台,和居住在里面的花花草草打个招呼,虽然无法外出,但却能从它们身上感受到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的力量。轻触花草,强大的力量慢慢地透过我的肌肤,渗入我的血液,蔓延至我的全身,最后在我的心底生根、发芽、肆意生长。
我好像又回归到最初的原始状态,我开始重新思考那个永恒的命题,人活着究竟为什么?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我一度以为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是这个泥石流一样的社会外力作用的结果,但是现在我突然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陶诗有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
感谢这段“宅”家的日子,让我能够沉下心来,整理自己,然后,在天暖花开的时节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