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①孟武伯:鲁国的三大权臣之一,前面有过孟武伯问孝。
宰:古代县、邑一级的行政长官。卿大夫的家臣也叫宰。
②由:子路,名仲由。求:冉求。赤:公西赤,字子华,三个都是孔子的学生。
孟武伯问:“子路算得上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一遍。孔子说:“仲由呵,一个具备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负责军事。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求呢,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一个具备兵车百辆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当总管。至于他的仁德,我弄不清。”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赤呀,穿上礼服,站在朝廷上,可以让他和宾客会谈。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
此章中,孔子对自己的三个学生进行了评价,认为他们各有专长,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主持外交。在孔子看来,最重要的标准——仁,他的学生们都没有达到,这也反映了为仁之难。在孔子心目中,仁的标准很高,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人格,故孔子不轻易以仁来许人。
《大学》里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者必正心,诚其意。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何以修身?我认为,无论身居何位,修身是至关重要。要时刻挖掘自己的良知。王阳明曾经和他的徒弟,学生说过:"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圣人,圣人就藏在你们的心里。所以只要挖掘出你的良知,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者天天都要面对既可爱而又不完美的人,面对人性中的善,人性中的恶,人的潜能、长处和人的弱点。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管理者要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