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天才人物。 1074年秋天,他由杭州移守密州(山东诸城),于公务倥偬中,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工成,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暮春时节,苏轼登台赏景,春风徐徐,细柳绵绵,壕水盈盈,花枝媚媚,诗情高涨,涌临笔端: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焙新茶。诗酒趁年华。”
今年春假,在大学里读书的几位学生来看我,我跟他们聊这个话题。同学们最大的优势是年轻,最大的劣势也是年轻。因为年轻,跌倒了,爬起来,从头开始,没关系;因为年轻,觉着未来的日子长着哩,混他个三天五天三年五年没关系。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桃花落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飞回来垒巢育雏的时候,时间却从来不会等人。我走上教育岗位,那时一所学校里就数我年岁最小,转眼间,四十余年过去,鬓发飞霜,我年岁最大。
愿意翻翻民国文化史的话,你会发现,当年北京大学那群大师级别的名教授,如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林语堂、周作人…….他们在帝制坍塌,民国思想风云激荡年月,呼风唤雨时,才不过30岁左右。放在今天,仅只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距建功建立声望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少年英雄,历史上不乏其人。战国末期的甘罗,12岁就出使赵国游说去了。江南名士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矢志忠义,天资聪颖,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十一、二岁“博及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夏完淳后来抗清被俘,在清朝的监狱里写下《南冠草》诗集,17岁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名垂千古。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如果把“出名”理解为抓紧时间,不要推脱延误,不虚度光阴,不把青春浪费在牌桌麻将桌上,趁着作诗饮酒的年华,做一番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成人、成名、成家,那是很应该提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