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样来的呢?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兽,它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常年深居海底,但是没到除夕,它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年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次除夕,“年”到了一个村庄,恰逢两个牧童在赛鞭,听见了半空中“啪啪”的鞭声,不知其为何物,心生恐惧,扭头就跑。
后来它到了另一个村庄,看见一户人家灯火辉煌,十分刺眼,“年”哀号一声,悻悻而去。
后来,人们由此又得出了“年”怕火的弱点,由此想到了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后来演化成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