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谈的是K.K的大作——《失控》。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说过:大学生读完《失控》我肯定录用。一年前,当我第一次读完这本大部头时,便产生了为它写书荐的想法,但到下笔时,却又发现自己的理解还十分粗浅,不该随随便便写些不负责任的文字,于是在这一年中,我又带着审视的目光陆陆续续重读了《失控》,直到今天。我想,是时候写些什么了。
本着一贯的原则,为不破坏新读者的阅读体验,这篇文章不会过多涉及作品的具体内容,我想更多的谈谈这本书的价值以及我的思考,虽是书荐,但我深深明白一本好书不是适合人人读,再好的内容倘若读者没有进修的欲望,讲再多也是白费口舌。《失控》是一本中度烧脑的书,倘若你在阅读中感到兴奋,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一把瑞士军刀。
如果问我为什么推荐《失控》,我想作者K.K的大名就是最好的理由,如果你还未听过他的大名,不妨打开搜索引擎检索凯文·凯利,然后在看过他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后,自行脑补一下这样的经历会造就怎样一个人,进而你就会明白这位曾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被称为硅谷精神教父的大牛绝不是徒有其名。而《失控》则是他三部曲(另外两部是《科技想要什么》、《必然》)中我个人认为最有阅读意义的一本。
在这部作品中,K.K以离经叛道的方式才气横溢的讲述了自己“关于生命未来和社会新秩序”的思考,并且预言了“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你说它是带有深刻洞见的学科大杂烩也好,称其为带有理性浪漫色彩的科幻小说也罢,我只想说,这本出版于1994年的书中提到的许多观点在20年后的今天都一一印证了,从这个角度讲,称其为“神书”也不足为过。
严格来讲,K.K与我们并不算同一个时代的人,但他却在书中预言了我们的时代,并完美的诠释了互联网及诸多行业兴起的原因及未来的趋势,在IT人的圈子里算得上是互联网圣经,从业必看。
结合我对作品的理解,在此给出《失控》中的两个观点,大家不妨感受下:
人造与天生的联姻是本书的一大主题。在这个人造物表现的越来越像生命体,而生命体变得越来越工程化的时代,“机械”与“生命”的含义正在不断延伸,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把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都看做机器,把所有能够自维持的机器也称为生命,然后将人造和天生统合起来,最终进化出一个可能与人类创新能力相匹敌的生物机器,那时的我们创造了完美,但也将同时站在一个需要做出艰难抉择的十字路口——失去对人造物的掌控。
分布式观点的提出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K.K揆诸自然与历史,从蜂群“活系统”谈分布式管理之道,谈群氓的集体智慧,提出只有用生物逻辑取代机械逻辑,才能创造出一台有思想的设备,才能使人造物具备自我复制,自我管理,自我修复,自主学习以及适度进化的能力,即“去中心化的组织生命力大于中央控制的组织”。
类似上面这样极具远见和预见性的智慧结晶在《失控》中数不胜数,这也决定了《失控》是一本需要读者去思考并多次反刍的书。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中文版翻译工作也是“东西文库团队”以分布式的方式在近乎“失控”的状态下完成的,相比那些所谓的专业翻译,其质量也属上乘。
那么,读《失控》我们究竟能收获什么?仅仅是K.K个人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洞见吗?我想,远不止如此。
我们真正该思考和收获的是:是什么样的能力支撑并导致K.K在20年前写下这样极富预见性的作品,这个时代的我们,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多元性和跨界能力。多读几遍,你会发现K.K其实已经为我们送上了一把瑞士军刀。
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坏的时代。
在这个被称为信息时代的时代,无数新事物、新理念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旧世界的固有规则发起冲击,在诸多领域,被老一辈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渐渐失灵了,而新的规则又还未曾来得及被时间这把万能的尺子所检验,于是,对与错的界限不再那么分明,而是取决于你观察的角度与远眺的方向。
曾经看似真理的信条可能沦为彻头彻尾的过时笑柄,曾经被人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的想法则可能逆袭变为新时代的成功法则。我们困惑、迷茫,因为新的时代在以新的方式重构一切规则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重构着我们的价值观。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信息的重要性,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数据的爆炸式激增,而在茫茫数据海洋中,科学家们设计了种种挖掘算法来提取那些有价值的数据,也即信息。流通的信息产生价值,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法则,信息流通越高效,其激发的能量就越惊人。
这个时代对于敢于改变,内心向上,渴望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天堂,相比前人,你坐拥一个免费的学习平台,可以随时随地以高效率的方式丰富和充实自己。而对于那些渴望安逸、寻求稳定、不思进取的人来说则无疑是地狱,在这里事情远不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么轻描淡写,而是“洪流涌动,不变则亡”。
生活在这个时代,不具备多元性和跨界能力,技能树过于单一,无法有效利用信息的人是危险的。危险来自你可能随时被取代,或被更多元的人取代,又或者干脆被机器所取代,然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
让时光倒退回到30年前,在那个年代,如果你精通一门外语,或者掌握会计知识,则无疑是有本事的体现,你你可以凭借一份对口的工作幸福而稳定的活着。但放眼如今,我们不妨用心思考一下:有多少行业正在交叉聚合,又有多少岗位人正在被机器所取代,那些还未失业的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有被金字塔顶端人才所吞并的趋势?是否有被计算机控制下的机器所代替的趋势?
所谓“稳定”、“铁饭碗”在这个时代终将慢慢走向覆灭,正如K.K在书中所述:绝对的稳定无法产生持续的进化,只有持续存在的相对稳定才是自然的法则,这个道理正如陀螺可以动态旋转站立却无法静态维持站立一样简单。
要想能安静的活着,首先要疯狂的活过。所谓疯狂,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尽可能让自己变得多元,让技能树兼具广度和深度,从而具备跨界能力,成为一把瑞士军刀,只有这样,人生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行越窄。
坦承的讲,我是羡慕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小孩子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当遇到苦思冥想却仍不得解的难题时,我都会来到满满当当的两个大书柜前,极尽所能翻遍书柜中的所有参考材料,寄希望于能够从中寻得答案,但无奈可供搜寻的“数据库”太小,且查找方式也太过低效,因此结果可想而知。但如今则大不一样,无处不在的网络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也打通了知识的疆界,只要你想,绝大部分知识在弹指间便唾手可得,剩下的事情就是不要给自己找那么多理由,而是静下心来去学习和消化。
生活在这个时代,技能树过于单一的人也是不幸福的,不幸福源自你的浅薄将直接妨碍你领略这个世界的美好。好比一个厨艺不精的厨师,给他再新鲜丰富的食材,也做不出美味。
多元性和跨界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个技能包。当你有意识的去掌握并运用这个技能包时,你便会慢慢获得敏锐的嗅觉和深邃的洞察力。当你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开始自发的培养自己强大的逻辑能力和语言水平,并逐渐养成高效的思维方式和执行习惯后,你会发现不断积累的技能会让你在保持好奇心与活力的同时到达另外一个高度。
此时,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角度看,你便具备了极强的适应性,站在了“社会食物链”的顶端,即使工作内容有变,但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却是可以迁移的。
站在20年后看这本20年前的书,多少都有些站在终点看起点的意味。这在里,我不想把《失控》捧上神台,我推荐它,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本有着深刻洞见、深邃思考、强有力文字表达和印证度极高的预言的书,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本适合做阅读训练的书。
正如K.K本人所做的,我们不应当以一种教条的方式阅读《失控》,而应当始终带着怀疑与思考,从《失控》所生出的主干出发,将其不断地再生、分裂,顺着K.K的路继续走下去,而不是被K.K的观点所过分侵扰进而导致新一轮的思维僵化,人云亦云。《失控》教会我不该只想着从前人的作品中汲取,而更该关注过滤吸收后的升华,只有如此,方能蚍蜉撼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