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根据阿德勒积极心理学,重新定义了亲子关系,倡导父母接受孩子最真实的样子,用“淡定坦然不管教”的教育方式,赋予孩子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动力,协助孩子独立解决人生课题。
作者:岸见一郎
日本哲学家、京都大学文学博士、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写有多部心理学著作。
一、什么是“不教养”?
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协助他们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不教养”就是父母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接纳他们的天生特质、肯定他们的独特价值、信任他们可以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父母不是孩子的“管教者”,而是孩子的“协助者”。
二、为什么要倡导“不教养”的方式呢?
因为常见的教养方式可能带来反效果。
作者基于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理念提出:之所以会产生错误的教养方式,是因为很多父母其实并不了解孩子,经常错误判断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所以,作者岸见一郎倡导的“不教养”,是从“不责骂”和“不赞美”开始的。
责骂,是对孩子成长最不利的教育方式之一。
它看似立竿见影,却并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孩子无法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同时限制孩子的发展格局,让孩子习惯推卸责任。当责骂成为父母让孩子听话的工具,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疏离,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父母首先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教孩子表达感受和承担责任。
而不当的赞美,也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反效果。
过度赞美教养出来的孩子,做事容易缺乏内驱力,不敢轻易冒险和尝试。并且,容易陷入对外界认同的渴望,难以靠自己的判断去做对的事情,活在他人评价中;不当的赞美还可能造成溺爱,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好强,甚至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无法经营健康的社交关系。
所以,当孩子表现好时,不要称赞孩子聪明,只需要肯定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并与他们共享成果的喜悦。
三、父母如何做到正确的“不教养”?
作者提出了 2 个核心信念:
第一个是给孩子勇气,帮他进行积极正向的心理建设。
父母首先要换个角度看待孩子身上的特质,引导他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多从优势出发看待问题,从而帮他建立自信;
然后,还要鼓励孩子帮自己、帮他人做事,并多跟孩子说谢谢,让他觉得自己有贡献,并从中获得责任感和价值感;
最后,要接纳孩子最真实的样子,除了关注他的行为也要关注他的存在本身,时刻表达对孩子的认可,让他知道只要自己好好活着就有价值,父母就会因此感到喜悦。
第二个是帮孩子自立,让他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行为不影响他人时,父母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给足孩子个人空间。当出现问题时,父母要先分清问题主体,也就是“谁应该对这件事负责”,不要把孩子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父母还要学会信任孩子,在一旁耐心地观察,别过早予以干涉,否则容易破坏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母可以通过客观观察,及时掌握孩子的需求,在恰当的时机提供协助,让孩子感受到只要他们需要,你就会愿意提供帮助,但主动权掌握在他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