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重阳节,被我这个一向不注重节日的人,再次忽略。
这次的忽略跟往常不一样,以前是习惯了用阳历算日月,等想起阴历节日往往过去好几天,除非有人提醒,刻意记住才不会错过。现在用上智能手机,每到大小节日圈里都祝福满满,想忘都难。
昨天早上,女儿用她的玩具吉他放音乐,突然告诉我,听到一首有点忧伤的曲子,想起了过世快两年的外公,问我会想起谁?想她的爷爷还是奶奶?我说都想。自然也包括我天堂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其他仙逝的亲人。
天堂里的亲人,我只能以想解忧,蹬高也不能牵手,插遍茱萸再也无缘重逢。可眼前的父母,近在百公里之远,却不能跟前尽孝,各种各样的走不开,都成了我回不去的借口。
毕业后被分派在离家百里远外的小城工作,虽离家不远,但也没有时间经常回去。那时还没有周末的双休,节日也没有现在这么被重视,甚至在中秋节这么有中国传统的团圆之日都不放假。我会每月回去一次,那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还在,每次回去都要探望,我问问他们的身体,他们问问我的工作,说说村里的变化,聊聊过去的日月,让人感觉家的温暖。随着他们一个个的离去,家里的亲人们逐渐减少,现在只剩父母一辈的亲人。熟悉的老人走了一批又一批,陌生的孩童多了一茬又一茬,这是我每次回家最深的印记。
爷爷奶奶住过的草屋,已经空闲十多年,奶奶是住在里面的最后一人。早已被雨淋疏了茅草,被风吹矮了墙头,荒芜的庭院再无当年的炊烟。每次回家都要去看看,仿佛还能看到奶奶的身影,为我的回去忙碌,一会儿在屋里,一会儿又在外头。如今对故乡的回忆,已经浓缩成奶奶居住过的那座老屋。
考虑到父母的身体,在两个妹妹出嫁之后,便不再让他们种菜园,种菜是出力费功的事,只让他们种些省事的粮食,到农忙时节有空我还能回家帮衬。后来为了让父亲打发农闲,让他养了只羊,每天跟庄邻一起去山上放羊,既解了闷又锻炼了身体。羊被父亲养的越来越多,由最初的一只养到十多只,几次劝过父亲,别养太多,多了照顾不过来,父亲总是以一只是牵两只也是放的理由拒绝着,直到三年前,看到父亲身体越来越差,才坚决不再让养。
一生闲不惯的母亲,在村里谋了份保洁的差事。刚开始我不同意,觉得出了一辈子的力,晚年也该清闲清闲。后来母亲说看到村里和她年龄相仿,甚或比她年龄大的人都在种菜赚钱,而她靠我给钱,有种无用吃闲饭的感觉。原先我以为让他们什么都不干,每月给他们钱花,就是最好的孝顺,听了母亲的话突然明白,最好的孝顺不是我给他们有钱花有吃喝,而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有活着的价值。
现在母亲每月有几百元的收入,自食其力的维持着生活,每次回家给她钱,都坚决的拒绝,还如数家珍的说她攒了多少多少钱,执意着要给我,让我给女儿买点好吃的,我也是坚决不要,就像母亲拒绝我那样。母亲到了该我养老的年纪,却还自食其力,如此就让我汗颜,哪里还要花母亲的辛苦钱呢?再说自我一毕业工作就没再花过父母的钱,这一直是我的自豪,也是父母的骄傲。几次下来母亲有点失落,推脱的次数多了偶尔要过一回,母亲脸上顿时洋溢着花一样的笑容。
现在回家偶尔会跟母亲开玩笑,问娘还有钱吗?给我两个花花,母亲就说有,于是着急忙慌的放下手里的活,直奔里间屋里去取。我就说不急,等我走时再取,可我每次走都会忘了取,落的母亲下次总是埋怨。但我每次走,都不忘偷偷的给父亲留点钱,让他不要告诉母亲,好让他们作不时之需。
我知道孝顺不是只在节日里才会想起,不是给点钱,打几个电话就能完事的事。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哪怕什么都不说,默默的坐着,也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曾讨厌过母亲对父亲的抱怨,慢慢的觉得听母亲的抱怨也是世上最好的享受。这种抱怨,也会像奶奶的碎碎念,失去了再也无法回来。
每次到爱人定下休班的日期,我就迫不及待的告诉父亲,让他知道我的归期,让他有目标的期盼,早早的提前几天就高兴高兴。害得我总被爱人说没有忍耐,不会给父母一个突然到家的惊喜。我想的却是让他们能多高兴一天是一天,能早高兴一刻是一刻。每到回家的那天,父亲会早早给我电话,生怕我忘了回家。
我知道自己做的远远不够,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好,父母最大的心愿还需要我去实现,期盼再到重阳节的时候不让他们失望吧。
父母在,人生尚有去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我应该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