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玉丽,坚持每天写文章,这是我每天一篇的第117篇,文章以“读书分享”、“育儿笔记”为主,记录自己以及孩子的成长。
①
“哎呦,你走不走啊?都快11点了,我们还要去买菜做饭呢!再不走妈妈走了……”
“妈妈再也不想带你出门了,明天我们不要出门了啊!”
这是一天早上,带女儿到广场散步,回来时,眼看快要到家了,她却磨磨唧唧的,一会儿说要抱,一会儿玩树叶,就是不肯走。我耐心的说了几次后,眼看快十一点了,急切之下,瞬间就没了耐心,化身为街头疯女人,对她大发脾气、吼叫、威胁,还真走了一段,把她甩后面,可无论如何都没用,还一屁股坐地上。后来无法还是得压下脾气,和她说,她可能坐下休息了会儿,恢复了才慢吞吞的跟我走回家。
②
“我真是被你烦死了,没看到妈妈在炒菜吗?”
“你还要不要吃饭了?不炒菜我们怎么吃饭?要抱要抱,抱个屁啊!”
这是一天中午我在炒菜,女儿在床上拿书玩,一直叫嚷着要喝奶,给她喝了后硬是要抱要抱,想着锅里的菜,以及爱人快下班了,太晚吃饭他下午上班会很赶,这时我就又控制不住的对她大发脾气、吼叫。
③
“妈妈真是要被你折腾死了,你到底睡不睡了?”
“你能不能睡个觉不要那么多事啊?又是喝水、又是这又是那,你还让不让妈妈睡了,妈妈都困死了。”
“哎呦,我的祖宗哎,你到底要怎样啊?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女儿。”
这是一天中午午睡时,从1点多陪着女儿折腾到3点多,她才睡着。平常她都是12点、1点左右就睡了,那天自己特别困,到1点多她还不想睡,各种事情,一下我就又绷不住了,歇斯底里的吼叫估计整栋楼都听见了,结果就是她哭得歇斯底里,最后还花了更多的时候安慰她。
我写下自己这三次比较严重的吼叫后,仔细思考,就发现,这每次大吼大叫的背后,都有一个促使我爆发的情绪触发器。大家估计也看出来了,没错,这个促发器就是我的急躁,只要我一感觉到时间也许不够了,女儿再一磨叽或者是干扰,我心里就会越急切,急切的想让她按照我的要求做,不然就立刻爆发。
我仔仔细细的回顾自己每一次的爆发,大部分都是在这样的时候,在我没有那么急躁,时间充裕的时候,我可以陪她玩,任她吵和闹,都能做到有耐心或者想替代的方法。包括对待爱人也是如此,在我要求他去做什么事,而他只会说“好”而不动的时候,我要么就会爆发,要么生闷气,要么就干脆愿意自己去做了,生活中我总是很急切,希望别人也如此,不要拖拖拉拉。
想明白这一点,我知道“急躁”是促使我爆发的一个情绪触发器,这是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从小我做什么事就都很急,最不耐烦等待,没有耐心和毅力。回溯自己形成这样性格的原因,我看到自己身上很多父母亲的影子,我的妈妈对待爸爸的方式和现在我对待爱人的方式如出一辙,总是在不停的催促,最后发脾气。而父亲常常在家里找东西时,都表现得没有丝毫耐心,我亦如此。
而从前我曾不从察觉自己常常爆发的点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急躁,于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却把原因归咎于各个不同的事件。如此这种“急躁”就沉淀下来,变成了一次次情绪爆发的触发器,变得相当灵敏。
我很庆幸,因为和孩子的相处,我有勇气去直面、反思自己,让我看到了一次次爆发背后的真相,并不是女儿当下的行为让我愤怒爆发,而一直都是因为这种急迫感,让我爆发,这时我才能在“急躁”再次出现时,告诉自己“看,你又要急躁了哦,放慢一点,几分钟的时间并不会耽误太多的事情”,这样我才能在急躁触发器出现时,平复自己的情绪,不爆发、不吼叫。
要做零吼叫父母,我们都需要找到自己情绪背后的触发器,不要让它时刻控制我们。
急躁是我的一个触发器,有些家长只要听到孩子“哼哼唧唧”就会受不了,会控制不住的爆发,这是他们的情绪触发器,那么你的呢?你的情绪触发器又是什么?
想要找到它,不妨去记下你每次发脾气、大吼大叫的经过,记录下来然后去思考自己当时为什么那么控制不住,你就能发现原因。找到它,面对它,换一种思维方式,让它不要在那么灵敏,我们就能更好的减少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