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点云课堂 第五期 | 《红与黑》:“红”与“黑”本就是同一种颜色



课程简介

本次课程将围绕《红与黑》文本分析于连的个性特征及其人生追求。



讲师个人介绍




课程详情介绍

《红与黑》是法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司汤达,小说最初起名为《诱惑与忏悔》,后改为《于连》,1831年出版时又改成极富象征含义的《红与黑》。

《红与黑》最突出的成就是对于连人物形象的塑造。

对于连这个人物,读者的评价常常是两极分化的。

很多喜欢人《红与黑》是因为于连,讨厌《红与黑》亦是因为于连。

他是野心家还是有志青年?

他是痴情者还是玩弄女性的渣男?

他的失败是又由于社会不公,还是咎由自取?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同的读者竟会有截然相反的回答。

我第一次接触《红与黑》,是通过1954年版的《红与黑》电影了解了这个故事。当时我差不多只有十七岁,《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初次登场时,设定是十八九岁,所以说我当时比他要小一点。

后来,我对于连这个人物念念不忘,两三年后,我读了《红与黑》的原著,当时读的是罗玉君的译本。那时候,我差不多和于连一样大了,但对他理解仍浮于表面。

直到我读到了《红与黑》翻译者郭宏安老师的一篇文章,他直言《红与黑》是一本关于追求幸福的书,这一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

如今,我已经比于连大出好几岁了,他在我眼中,越来越像是一个可爱的小弟弟。我又重读了一次《红与黑》,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那么,对于连来说,他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则是我们本次课程探讨的主要内容。

本次分享课的目的,不在于提供一个答案,而是希望能把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化,扩大讨论的视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深入地探究。


课程大纲

一、走进《红与黑》

司汤达生平及其创作理念的简要介绍

《红与黑》情节的简要介绍

二、读懂于连

于连人物形象分析

于连的女友们

于连的梦想与追求

三、于连在中国——中国文学作品中对于连形象的借鉴

路遥《人生》中的高加林

《人民的民义》中的祁同伟


上课时间

2017年11月2日(周四) 晚 20:00-21:00


报名方式

微信关注公众号“茶点故事”后台回复“红与黑”,获取上课地址,即可免费听讲!



「茶点云课堂」分享课程,知识共享无边界。

第一时间获得上课信息请关注“茶点故事”公众号。

申请成为「茶点云课堂」讲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24本《红与黑》——贪梦猛于虎 小说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十八九岁,清秀文弱,有着过人的...
    华华雨过天晴阅读 3,669评论 0 1
  • 下午,突然开始风雨交加,一下子从夏天到了秋天到一样,冷,加了一件衣服,拿了伞下楼去吃饭,路上风大的都拿不住伞,前两...
    简小商阅读 2,515评论 0 0
  • 我不会写字,于是试图开辟这地儿练字。 我不想受限,必须日更或字数。但知道必须坚持,哪怕一句。 我也想把喜欢的文字摘...
    鱼香豆子阅读 1,547评论 2 1
  • Courage_CYY阅读 1,033评论 0 0